《挣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浙江温州
阅读: 908 评论: 1
12岁的我,弄丢了家里的两千块钱,我老实给妈妈解释,结果换来一顿毒打。

晚上爸爸回来又是一顿毒打,打完,我洗了个澡,拖着伤痕累累的身体上了床。

结果在床上找到了那两千块钱,然后抱着辛苦挣来的钱安心人睡了.....。

—————————

评论文

一场血泪交织的金融启蒙课

小时候,我们都听过"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这样的至理名言。但很少有人告诉我们,挣钱的过程,可能比钱本身更值钱。比如这位12岁的小朋友,就用自己伤痕累累的亲身经历,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金融风险课"。

第一幕:诚实未必是上策,但疼痛一定是
小朋友弄丢了两千块,本着"做人要诚实"的优良品德,主动向妈妈坦白。结果呢?一顿毒打。晚上爸爸回来,听说此事,本着"夫妻教育理念要统一"的原则,又补了一顿。这说明什么?在家庭金融事故中,诚实未必能换来宽恕,但一定能换来混合双打。

更讽刺的是,钱其实没丢,只是藏在了床上。这告诉我们:有时候你以为的"损失",可能只是"暂时性财务隐匿"。但等你发现真相时,已经挨了两顿揍,这时候再解释"钱找到了",家长可能会冷冷一笑:"那正好,这顿打就当是'财务管理费'了。"

第二幕:金融市场的本质
小朋友的经历,像极了当代股民。你以为自己亏了,割肉离场,结果刚割完,市场反弹了。区别在于,股民顶多捶胸顿足,而小朋友是真的被捶了。

但有趣的是,他最后"抱着辛苦挣来的钱安心入睡"。这说明人类的适应能力是惊人的。挨完打后,竟然能产生一种"这钱是我靠实力(抗揍能力)挣来的"错觉。这大概就是最早的"血汗钱"概念。

第三幕:家庭经济学
为什么家长一听"钱丢了"就暴怒?因为在家庭财政体系里,钱不仅仅是钱,更是"爱的计量单位"。你弄丢两千块?那等于:
妈妈少买了两条裙子
爸爸少喝了一箱啤酒
全家少去了一次游乐园

所以,揍你不是因为钱,而是因为你破坏了家庭幸福指数。而当你找到钱后,他们也不会道歉,因为"让你长记性"才是核心KPI。

第四幕:真正的赢家
小朋友最后的表现堪称"金融大师"。挨完打,找到钱,还能安心睡觉。这说明他已经领悟了投资的真谛:
短期波动(毒打)不要慌
长期持有(钱还在)才是王道
心理素质(能睡着)决定成败

相比之下,现代成年人亏点钱就失眠、焦虑、发朋友圈哀嚎,实在是不够成熟。看看这位12岁的前辈,两顿打换两千块,投资回报率高达100%,毕竟钱没真丢,但抗揍能力显著提升。

最终章:生活启示录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钱喜欢捉迷藏,但家长不喜欢
疼痛是暂时的,但金融教训是永恒的
真正的财富自由,是挨完打还能睡得着

所以,下次你再为钱发愁时,不妨想想这位小朋友。他可能是史上最早实践"高风险高回报"理念的金融先驱。而我们这些成年人,除了敬佩,只能默默感叹:"这钱,真是挣得挺疼的。"

后记:如果这位小朋友长大后成了金融大亨,我一点都不会奇怪,毕竟能扛住两顿毒打还保持良好心态的人,股市那点波动算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评论1
玉兰广场舞 发表于 昨天 17:1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继续努力,明天会更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手机版|小黑屋|浙公网安备 33038302330605号|龙港论坛 |浙ICP备19040956号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回复 列表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