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龙港] 龙港张家堡牛人!15岁出国,30岁走遍60多个国家!现在是新西兰温州商会会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0-29 15:33: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浙江温州
阅读: 42864 评论: 3
本帖最后由 龙港青盲 于 2020-10-29 15:38 编辑

 



人物名片

153029lfs3r27ttmmpmskm.jpeg

杨仿仿(龙港张家堡人)
新西兰温州商会会长
新西兰尚膳公司(Good Chow NZ Ltd)董事长






在新西兰侨界,只要提起杨仿仿,大家都会竖起大拇指:这位出生于1974年的温州华侨,从事过IT、教育、餐饮、贸易、远洋渔业等不同行业,精通英、俄、泰、闽、粤等十多种语言……
杨仿仿出生在现在的龙港市张家堡村的一个书香世家,15岁离开中国,前往世界各国生活,30岁就已经走遍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
因为有着丰富的人生经历,熟悉杨仿仿的人笑称他是“世界浪子”,然而他却说,不管走到哪里,都忘不了最初的地方——家乡。“在国外,只要看到老乡,或者看到家乡的美食,总是倍感亲切。”
 

游历四海

20岁写出畅销书


153029oey4ek5yydfuo455.jpeg
杨仿仿与父亲杨士琯

杨仿仿说,他的成长经历,要感谢父亲杨士琯。年轻的时候,他先跟着父亲云游中国,之后再接着云游世界。

14岁那年,杨仿仿和父亲移民泰国。“突然来到一个不用学中文、讲汉语的地方,竟然莫名地想念那些方格字。”杨仿仿回忆道,热爱文学的他,即便身在海外,也每天抱着“孔子”“孟子”“庄子”研读,自然而然的,对古诗文总能信口拈来,而这,也常常让在内地长大的年轻人们汗颜。

153029ors6mm1umu1b4hxv.jpeg

17岁时,父子俩又去了美国。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杨仿仿每天与书籍作伴,3年后便发表处女作《美国的月亮》,这本书被中国香港媒体评为初到美国的必读之书。
很快,“写字儿”成了杨仿仿谋生的方式之一。随后他又出版《窗外是黑海》,这本书记录了其在乌克兰的一段奇妙经历。
在杨仿仿看来,他所走过的世界,是父亲送给他最好的礼物。而这个独特的经历,让他学会自由和独立。许多在常人看来几乎是“胡闹”的事情,他却做得热情又快乐。和“阳光”故事,就是这样的。

甘当零工资CEO

自掏腰包扶持“阳光”


2002年,杨仿仿还在非洲塞舌尔群岛享受着阳光和高薪。那时,他是一家海外渔业公司的首席代表,年薪百万元人民币,而刚受聘的中国毕业生刘正超带来的那本“阳光1000”宣传册,却改变了他安逸的小日子。杨仿仿第一次知道了正超的哥哥刘正琛的故事。
刘正琛是中国大陆规模最大民间骨髓库一一阳光骨髓库(阳光志愿者协会)的发起人之一。2001年底,被确诊为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后,曾经令人羡慕的北大学子刘正琛,一下子被抛出生活的轨道。医生直言,这种病的平均寿命只有5年。治疗白血病的最佳方案是骨髓移植,可国内连一个成型的骨髓库都没有,而血液病患者却多达400万人。为了自己,也为了更多的白血病患者,刘正琛以带病之躯发起建立名为“阳光计划”的民间骨髓库。

这个北京青年的公益之举,瞬间打动了杨仿仿。2004年底,杨仿仿向公司递交辞呈,30多年独特的生活经历,让性情中人杨仿仿意识到:“阳光”是他生命和事业的沸点。
 
当杨仿仿带着对刘正琛的惺惺相惜和对“阳光事业”的热情终于回到北京,这位甘愿零工资加入的CEO(执行长)也“扛”出了新的天地。那时“阳光志愿者”已经相继完成了“阳光500”和“阳光1000”的推广活动,(分别征集500位和1000位骨髓捐献者并完成了采血检测入库),刘正琛和杨仿仿又策划了“阳光10000”宏伟蓝图。
 
153029vto3ldizr1ieltpz.jpeg
阳光骨髓库志愿者活动期间(2005年)

可一万个人采血检测就要500万元的基本费用,除了在北大有个活动办公室外,“阳光”只有三名全职人员。“如果把当时的困难写下来让任何专业人员评估,相信不会有太多人做出乐观的评判。”杨仿仿说,但想到“完成了‘阳光10000’就增加了1万分生命的希望”,“阳光”开始举办高校巡回演讲、写书、与合作伙伴谈判……所有志愿者都在自己建构的乌托邦中忙碌了起来。
 
153029io2qavui6ejwqoiw.jpeg
阳光骨髓库志愿者活动期间(2005年),左四为杨仿仿,左六为刘正琛

令人欣慰的是,新的捐献者陆续加入到阳光骨髓库中。可“阳光”依然缺钱,很长时间以来,都是杨仿仿拿自己的积蓄周转开销,可这样的日子又能持续多久呢?杨仿仿开始想办法。他动员老父亲把新书的版税捐出来,动员他熟识的企业家拿出爱心。
 
阳光的种子终于在杨仿仿、刘正琛和志愿者们的培育下开出了花来,许多患者从“阳光骨髓库”中找到合适的配型。一位江苏的姑娘不仅在这里找到适合的骨髓,还联系了基金会资助手术费用。看着出院后的姑娘和男友淘气地拌嘴、甜美地笑,杨仿仿竟然激动地热泪盈眶。
“零工资的CEO”没有收入,出门坐公交车,生活起居靠吃“老本”。除了要负担自己,杨仿仿还要满世界为“阳光”拉赞助。身边不少朋友劝他“不要一时冲动,什么时候能不瞎折腾?”可杨仿仿却不以为然,他笑着回复朋友:有意义的折腾好过一辈子的赖活。
 

建立黄豆产业链

致力打造华人品牌


2007年,当阳光骨髓库可以独自面对风雨时,杨仿仿再次背起行囊,潇洒转身开始新的冒险。
当年,闲不下心的他再度从事远洋金枪鱼渔业,经营管理遍布南太平洋各岛国的远洋船队。并在2014年,于新西兰创立了“新西兰尚膳品牌”,主营食品领域。
 
153029qaan2guquw2cooe7.jpeg
杨仿仿推广“新西兰尚膳品牌”

2019年植树节,也就是杨仿仿45岁生日那天,他创立了“新西兰豆业公司”,开始第一批非转基因豆类种植,进入农业以及附加价值产业链,如酿造酱油等。从源头开始,为源自中国的大豆在海外建立由华人自主经营的整体产业链,是杨仿仿未来10年要做的事。
 
“之所以会成立豆业公司,总体来说,是逐步形成的一个想法,基调应该还是无法浇灭的民族自尊心。”杨仿仿说。
 
在四海游历中,杨仿仿了解到许多事。他说,中国作为人参原产国以及最大种植国,人参价格还不到韩国人参的十分之一;源自中国的猕猴桃在新西兰落地生根之后,回到中国,价格优势高出本地猕猴桃十倍……

如此种种,杨仿仿深切意识到,华侨华人在海外应该拥有各行业的源头地位。
 
新西兰农业发达,但黄豆尚未成为新西兰最重要的经济作物。而黄豆,对于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和饮食文化来说,却至关重要。“我的外公是酿制酱油出名的,当年的詹干春酱园在温州也是相当有名气,我一直想要恢复外公曾经做得很棒的事业。”杨仿仿兴奋地说道,“或许这就是温州华侨可以做的,在国门外实业报国。
153029b117i2j88jsq8s89.jpeg
杨仿仿把传统酱缸传统带到新西兰

为了进一步促进中国和新西兰的交流合作,2019年,杨仿仿牵头成立新西兰温州商会成立,并当选会长。“在未来,商会除了关爱和帮助全体旅居新西兰的温籍侨胞,更会努力拉近他们与祖国和家乡商贸界的距离。”杨仿仿说。

 来源丨浙江新闻客户端

龙港论坛APP,龙港论坛网,民生热线版块,大事.小事.龙港事.事事关心.你说.我说.大家说.以贴近市民生活,服务基层百姓,反映民生民情,为龙港市民营造一个优良的舆论  和生活环境为宗旨。联系微信WZLG200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评论3
水王 发表于 2020-10-30 00:12:1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浙江温州
牛逼人物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王传禾 发表于 2020-10-30 12:19:1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浙江温州
回报 家乡,为平等片区发展致富贡献一份力量。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龙港青盲 发表于 2023-2-22 16:07:0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浙江温州
为了进一步促进中国和新西兰的交流合作,2019年,杨仿仿牵头成立新西兰温州商会成立,并当选会长。“在未来,商会除了关爱和帮助全体旅居新西兰的温籍侨胞,更会努力拉近他们与祖国和家乡商贸界的距离。”杨仿仿说。
龙港论坛APP,龙港论坛网,民生热线版块,大事.小事.龙港事.事事关心.你说.我说.大家说.以贴近市民生活,服务基层百姓,反映民生民情,为龙港市民营造一个优良的舆论  和生活环境为宗旨。联系微信WZLG200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手机版|小黑屋|浙公网安备 33038302330605号|龙港论坛 |浙ICP备19040956号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回复 列表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