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龙港坚决落实省委“132”和温州市委提速打造“全省第三极”部署要求,全力优存量、抢变量、拓增量,新型城镇化改革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GDP在近3年年均增长7.1%的高基数基础上,上半年增速7.2%、居温州市第二,城乡融合经验做法全省交流、入选“十大案例”,工程招投标“暗标盲评”改革获评全省重大改革二季度典型案例。
始终把制造业作为“两新”深度融合的最大场景,以省级高新区、省级开发区为核心,聚焦印刷包装、新型材料等特色产业赛道,深入实施制造业“三百三新”计划和“人工智能+”行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连续4个月居温州市前三。强化AI赋能印刷,加快创建印刷产业垂类大模型、综合数据库,积极抢占“谷子经济”“潮玩经济”新赛道,文创企业超千家、产值超25亿元,占印刷总产值的1/5,龙港印艺“爆单”全球,“中国印刷城”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北大、复旦两大“顶尖学府”接连选择龙港,共建产业研究院、创新联合体。委托复创公司等专业团队运营56万平方米“4+N”大孵化器集群,揭牌落地浙工贸产学研用“四大平台”,提速建设北大-龙港高端量子科技联合实验室,新增孵化空间10万平方米、入孵企业160家。 强化科创型企业梯度培育,迭代“科技副总+科技特派员”机制,“一企一策”推进规上企业“六个全覆盖”、企业创新“5个90%”,申报省科技型中小企业50家,工业技改投资增速较一季度翻一番,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同比增速居温州市第三,金田新材料入选省产业链协同创新项目。
迭代“三分”协调、“三色”预警机制,强力攻坚159个重点项目,华润电力二期3号机组试运行,18个省“千项万亿”项目开工率100%、投资完成率81%,上半年完成固投123.66亿元、同比增长14.9%,民间投资增速环比翻番增长,获一季度温州市投资“赛马”激励。 坚持“管行业就要管招商”,高标编制9大领域产业链招商“图谱”,推出15+N“全员招商、招大引强”赛马机制,靶向招引超亿元产业项目28个、超10亿元产业项目5个。 专班推进争政策、争要素、争试点“三争行动”,获批“两重”资金1亿元、“两新”资金1.35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资金、地方政府专项债券9.3亿元。双龙工业区项目创新“双改”融合土地收储新机制,入选全省第一批低效用地再开发典型案例。
坚持以改革为根本动力、先行使命,总结提升“十个一”重点改革,新增4个省级试点、3个省重大改革联系点。深入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集成改革,投资项目全过程“政务+金融”服务改革累计帮助65家企业融资9.17亿元,全省首创“数据知识产权存证及质押融资”模式、登记量达384件、4家企业获质押融资5亿元,市场经营主体已达12.3万户、每万人拥有量稳居全省前三。 持续打好“稳拓调优”组合拳,实行涉美经营主体“清单+订单”三色预警,深化“百团千企出海拓市场抢订单”,联动跨境电商选品中心、亚马逊海外平台推进“外贸优品线上行”,跨境电商出口额达2.29亿美元、增速436.92%,进出口总额增速高于温州市平均30.7个百分点、居温州市第一,省级跨境电商产业园、“浙江出口名牌(跨境电商)”新增数温州最多,舥艚作业区上报纳入国家口岸开放规划。 深度融入金丽温开放大通道、粤闽浙沿海城市群建设等战略布局,高标建设“一港一线一中心”,牵头推进鳌江二桥、S218等重点区域共建项目,完成龙平苍“万亩千亿”产业平台永农调整、开发建设600亩先行启动区,携手打造温州大都市区南部副中心。
坚持以“五个一体化”为引领,深化“千万工程”(城乡融合)省级试点,市领导包联攻坚“大芦浦”等六大片区56个重点项目,华中社区、舥艚社区入选省级重点村。强力攻坚“十大交通工程”,完成交通投资15.2亿元、增速居温州第一;打好老城区河道整治三年行动收官战,水利投资增长53.5%、增速居温州第一,勇夺治水“大禹鼎”。 全域提升公共服务共同体,温医大附一院龙港院区住院床位数扩增至600张、三四级手术占比达75%;外国语中小学竣工验收,高考成绩再创新高、特控上线数较设市初增长2.5倍;滨海康养中心、北大洋康养中心主体封顶;全民健身中心、体育中心主体完工。建立全域“技能培训地图”,整合技能夜校、零工市场和“共富工坊”等就业服务平台,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4.5%。 实行市领导信访积案“包案化解”,连续133周开展“周二无会日”下沉督导、下访接访,刚性落实风险网格“三色管控”机制,社会大局持续和谐稳定,新城温州挂牌督办摘牌验收,成功摘得“一星平安金鼎”、实现省级平安县“五连创”。 青年城市营地 奋战三季度、跑好下半场,龙港将继续锚定“走前列、作示范”标准定位,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持续焕发“改革名城·瓯越明珠”新风采,努力为温州提速打造“全省第三极”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