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龙港] 龙港张家堡杨氏:嘉木垂荫有茂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7-26 19:27: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浙江温州
阅读: 43349 评论: 0
本帖最后由 龙港青盲 于 2021-7-26 21:26 编辑

      天蓝云白,沃野平旷。金斗河在秋阳下水光潋滟,几座石桥弓般横卧在河面上,江南水乡的风光扑面而来,温润而清朗。前方的古村,琼楼仙阁似地牵引着我们的目光。

两座高耸的青石牌坊进入我们视线。前往细看,原来这就是建于清咸丰五年(1855)的“双牌坊”——“节孝坊”和“孝女坊”。牌坊上雕龙刻凤,飞禽走兽,异常精美。从刻字上辨认节孝坊是“为故监生杨植存妻章氏立”,孝女坊的刻字有些模糊,难以辨认。

牌坊不远,就是气势恢宏的杨氏宗祠。正门关闭,我们从侧门进入。举头看见大殿正中栋柱上一副楹联:“天地凝正气,以德修身,行善最乐;仁风垂古今,以义济人,读书最高。”还有“继祖先一脉真传,克勤克俭;教子孙两行正路,惟耕惟读。”“勤耕乐业,节俭有方;居仁道义,梓里有恭。”杨氏家族就是以此类箴言日日警示着他们的子孙后裔:勤俭处世,礼仪待人,读书为重,行善最乐。

“四知堂”是杨氏主堂号,堂名源自其弘农华阴肇始祖、东汉太尉杨震。杨震弘农华阴人(于函谷关以西),“四知先生”、“关西孔子”、“四世三公”是世人赞颂他高尚品德的故事。他暮夜拒金,劝告送金人:“天知,神知,我知,子知”的四知,成为流传千古的佳话,杨氏的“清白家风”也世世代代传承。

宗祠左侧是历史文化廊,陈列着杨氏宗族中影响力博大的名人简历。其中最醒目的有“民国留学五君子”,他们是杨悌、杨绳孙、杨士璋、杨宪棠、杨寿南。从介绍中得知杨悌、杨士璋系父子。

先祖遗风

早年,平阳江南一带坊间有话:为佛要做杨老爷(香火盛);为人要做 杨配篯(为人贤)。在祠堂的文化长廊中,就有杨老爷(杨启发)和杨配篯的生平介绍。

杨启发,字万海,明天顺时人,时倭寇猖狂侵犯海疆,所烧掠处荡然无存。公以商积之资,多次慷慨赈恤,无偿助乡亲重建家园,使举家避倭寇流浪外乡的乡亲得以返家……其仁德之举救人无数。公少便知书达礼,行商在外,知城坊居民皆饮井水而少疾。乡亲饮河水,河水不洁而多疾。穷村僻地,缺医少药,贫困交加,多有不忍。为家乡父老饮食卫生,故于乡亲聚居之处,辟地筑池专供饮食之需。此池纵横各三十步,深两丈,底铺以大岩石,间隙灌以砂,周围筑矮墙。恐稚童玩耍失水,以三角条石相连以阻。镌石“永禁不许溉洗”示警,美其名曰“分银池”。此池五百多年来一直为周边居民提供了清洁的饮食水源,其功德泽被几十代。历代神以人兴,万海公之功德代代相传,便由人臻圣,由圣臻神,立庙世代奉祀。

后来万海公捐资建筑的“分银池”成为苍南一带的名胜古迹,如今则为县文保单位。当我们来到“分银池”旁时,一位村人告诉我们,他小时下水游泳,还能摸到池底的一大块一大块石头。

杨配篯(1795—1861)字希彭,号琴溪,是杨悌先生的祖父,杨氏宗谱世系图中排第27世。

据张家堡的杨志锋先生介绍,早年村里有前仓、中仓、后仓三大杨氏庄园。后仓系配篯公这一支的家产。经过多年经营,到杨配篯这一代以富雄乡里,配篯年轻时“折节为儒业”,受知广学使杜石樵侍郎,并补县学员,随后入贡太学。可惜屡次参加乡试不中,终靠捐输取得“奉直大夫中书科中书”的虚衔。他德高望重,时为江南士绅领袖。配篯尊崇儒学,言行举止,为人处世无不流露出儒家修养与风范。孙衣言自承在年少时,见到杨配篯“自律严甚,言动必出于礼”,令人肃然起敬。作为江南最大地主,被尊称为“杨大善人”。坊间一直流传:为佛要做杨老爷,为人要做杨配篯。他做了不少善举,如创办家塾,聘郡内饱学之士指导族中子弟课业,遂名流往来不绝,诵吟弦声盈耳,使地方文风大振。应当时县令周镐的邀请,挺身担当并带头捐资创立“文成会”,惠泽无数县内贫寒学子。修葺县城文庙,并创立“校士馆”,为官府和百姓解决诸多难题。主持并捐资修筑白沙东塘,参与修筑阴均闸门等水利设施,使江南田地不受海水盐卤浸淹,让无数乡民受益。江南的路、桥他都参与捐资助建。在杭城乡试时,获知有惠政的平阳前县令黎应南去世后,家人无力安葬,便主动为其修坟树碑,并馈赠数百银子接济黎家,在学子中传为佳话……。咸丰年间,金钱会起义,他组织并领导江南团练保境安民,与瑞安孙氏的白布会遥相呼应,使江南这一带百姓免受战乱的祸患,安居乐业如常。为表彰杨配篯生平功绩及毁家纾难,地方士绅夏成瑚提议于宜山的南麓建杨公祠,供后世春秋祭祀。瑞安进士孙锵鸣撰联:“君当万世馨香,最难忘伟烈丰功,昭兹多国;我亦一腔热血,却自憾才疏志大,愧此书生。”光绪八年(1882)杨配篯次子镜澄在宜山杨公祠创办“亲仁社学”,无数江南士子在此接受教育成才。

诗书传家

杨士璋(1898—1975)字峨甫,系杨氏宗族中“民国留学日本五君子”之一,日本早稻田大学经济科毕业。曾在温州联立初级中学、温州中学、省立温州师范学校、平阳县立简易师范学校任教。一辈子从事教育事业,其妻系刘绍宽的五女刘少麟。林楚平先生(平阳坡南人,翻译家)曾有一篇题为《我的语文老师杨峨甫》的回忆文章,细写杨士璋先生上国文课的生动入情和对学生倾情扶持。“先生一次在课堂念了我的一篇作文,这篇题为《伤逝》的小文是纪念在救亡活动中跌伤而去世的同学。先生既说明了文章立意方面的可取之处,也指出了它的不足等等……到我拿到作文簿打开一看,更是吓了一跳,先生的朱笔在文后赫然写着:‘情既真挚,文复凄婉,可造之材,望自珍重。’人们都说先生有点‘傲’,可他为什么对一个毛孩子的一篇小文作这样揄扬过甚的评语呢!”林楚平的寥寥几笔,就将一位清高、真诚、热血的士大夫式人物形象地呈现在读者眼前。也许正是这几句话,成为林楚平日后成才的助推器吧!

杨士璋的四个儿子:世煌、世煜、世钺、世铖个个都大学毕业,在《张家堡杨氏宗谱》中都有较详细的介绍。

      文 | 施菲菲 图由受访者提供

龙港论坛APP,龙港论坛网,民生热线版块,大事.小事.龙港事.事事关心.你说.我说.大家说.以贴近市民生活,服务基层百姓,反映民生民情,为龙港市民营造一个优良的舆论  和生活环境为宗旨。联系微信WZLG200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评论0
手机版|小黑屋|浙公网安备 33038302330605号|龙港论坛 |浙ICP备19040956号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回复 列表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