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8月24日)
浙江日报头版报道
《龙港引入一线城市资源弥补民生短板
在小县城享受大城市的公共服务》
“这里是日常照护区,有四菜一汤和琴棋书画;这里是医疗护理区,有医生、护士的贴心照料;这里是亲情疗护区,儿孙可以一起做饭聊家常……”日前,在龙港市医养康教研示范园,88岁老人陈吟桃给记者当起了“向导”。如今,已有300多位老人在此过上了从“养老”到“享老”的生活。
龙港市医养康教研示范园。受访者供图
龙港市脱胎于乡镇,在教育、医疗、文化、市政等民生领域存在诸多短板。2019年撤镇设市前,龙港的公办幼儿园数量为零,公立医院仅1家,养老床位数达不到最低标准。由于底子薄,仅凭自身力量难以在短时间内补齐。
龙港市副市长阮晓琼介绍,设市以来,龙港每年将80%以上的财政收入用于民生事业支出。同时,以改革思维借力破题,创新推广“县里建设、上级优质主体运营”模式,引导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优质资源真正下沉基层,全面覆盖各民生领域。
龙港城市风景。池长峰/摄
“大部制、扁平化”体制机制的灵活优势,为项目落地带来了便利。2023年11月,龙港医养康教研示范园投用,该示范园集医疗、养老、康复、培训、研发于一体,由上海悦心健康集团运营。项目负责人说,龙港市社会事业局覆盖了民政、教育、卫生、医保等8个部门的职能,一支队伍、一枚印章就把事情给办了,项目从审批到场地改造完成,只用了短短75天。
龙港市图书馆、华东师范大学附属龙港中学、温医大附一院龙港院区等一个个民生大项目快速落地。龙港市图书馆是全省首家引入国家图书馆运营标准和服务资源的图书馆。齐全的馆内自助服务设备、宽敞舒适的亲子绘本讲读区、方便读者接打电话的静音仓都令人眼前一亮。“市民只需提供书单,国图在全国运营的30家图书馆的藏书均可馆际互借。”龙港市图书馆馆长陈曦讲述着北京国图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参与运营带来的好处。温医大附一院龙港院区实行一体化运营、同质化管理的“直营”模式,医生和本部无差别排班坐诊。在教育方面,依托华东师范大学优质资源,开设多元化的特色课程,目前龙港义务教育水平从温州市中游跃居前列。
温医大附一院龙港院区。池长峰/摄
服务规格提高了,支出并未增加。龙港将民生项目的运营权全权交给上级运营主体,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并自负盈亏。这一做法不仅有效实现外部优质资源的导入,同时也减轻了政府财政支出。龙港市委宣传统战部相关负责人算了一笔账,以龙港市图书馆为例,“我们测算过,同等规模的图书馆,自己运营每年投入将在1000万元以上,交由国图运营成本可降至400多万元。”
龙港市图书馆。池长峰/摄
目前
龙港借助优质资源
已全面铺开
“教共体”“医共体”“养共体”“文共体”建设
基本建成全域“15分钟公共服务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