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盲企业家”的硬核操作:一场押金引发的“血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昨天 07: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浙江温州
阅读: 573 评论: 0
咱望里这位大姐,堪称“命运的宠儿”——小学文凭还没捂热就留在厝内纺纱,八十年代末不到 30 岁的董大姐靠“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冒险精神一举暴富,从此进城过上了“钞票点烟都不心疼”的奢华生活。然而,当她摇身一变成为物业公司老板后,却用实力证明了:没文化不可怕,但没文化还自信爆棚的企业家,能让你家小区秒变法治现场真人秀。

这位董大姐的经营哲学十分朴素:赚钱要像抢红包,越快越猛越好!于是业主们的装修垃圾清运押金、电表押金,一进她账户就像进了黑洞——只见进去,不见出来。人家玩的是“细水长流”,她搞的是“断流截胡”,恨不得把物业费收出白粉的利润率。

结果业主们也不是吃素的,集体发动“祖传技能”——先履行抗辩权(通俗版:你不退钱?那我也不交费!)。一场押金引发的拉锯战就此打响,最终董大姐成功实现了“偷鸡不成蚀把米”的经典商业结局:押金没薅到,物业费倒亏出去两三倍!

按理说到这儿该幡然醒悟了吧?偏不!这位姐们儿直接开启“氪金玩家”模式——重金聘请律师,把50多户业主告上法庭。仿佛在宣言:“法院是我董家后院,裁判都得听我的!”

可惜法院真不是她家开的。法官掏出计算器噼里啪啦一算:好家伙,剩余余额还不够律师费的零头!这波操作堪称“赔本赚吆喝”的法治宣传反面教材,建议直接入选《企业作死行为大赏》。

如今这场大戏的结局可谓充满哲理:本想当个“割韭菜的”,结果发现自己才是被割的那茬;本想展示“老板的威严”,反而成了小区微信群里的搞笑素材。建议大姐下次开业前先背诵三遍:“信用不是选修课,是生存必修课”,顺便把小学毕业证补一下——毕竟法院传票上的字,它可比纺纱机复杂多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评论0
手机版|小黑屋|浙公网安备 33038302330605号|龙港论坛 |浙ICP备19040956号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回复 列表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