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为保护青少年健康,我省将按国家统一部署,逐步扩大接种人群范围,12岁以上适龄无禁忌症人群“应接尽接”。
疫苗接种工作时间紧,任务重,为加快推进疫苗接种工作,有效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全省将重点从以下四个方面做好服务保障,稳妥有序安全推进疫苗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将疫苗接种作为疫情防控的头等大事
各地、各部门、各单位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压实“四方”责任,科学制定疫苗接种方案,周密组织实施,按周细化工作计划,将疫苗接种组织动员,第一和第二、三剂次有序衔接提醒等任务逐级分解到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行业单位,倒排工期、挂图作战。
各行业主管部门要积极组织本行业人员接种疫苗,做到应接尽接,确保行业内接种率不低于全省目标接种要求。
教育、卫生健康部门积极配合,按照国家统一部署,积极做好12-17岁在校学生群体的接种组织实施工作。医保、财政、卫生健康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做好疫苗采购供应、疫苗和接种经费保障等工作,形成上下联动的强大合力。
(二)加强组织动员工作,做到无禁忌症适龄人群应接尽接
充分发挥基层组织作用,广泛开展宣传教育,特别要针对老年人、未成年人和流动人员等特点,从保护自身和家庭成员健康出发,耐心细致做好宣传发动工作,针对性回答和解释群众提出的问题,加强部门沟通协调工作,摸清疫苗应接人群底数和健康状况,分村(社区)、分楼道、分单位稳步推进,做到组织动员和接种服务无缝对接。鼓励各地采取适当的激励措施,不断提高人群接种率。为有效防范人员密集场所疫情输入传播风险,将疫苗接种纳入健康码管理,对进入重点场所人员同步查验疫苗接种情况,做好未接种人员提醒劝导转介工作。
创新优化接种方式,各地要按照省卫生健康委印发的人员密集场所驻点接种点和巡回接种点设置管理要求,在交通枢纽、工业园区等人员流动密集区域增设临时接种点,方便群众就近接种;对海岛山区等人口分散地区,开展巡回接种、接送居民上门接种,以提高人群接种率。
入境外籍人士在健康观察和健康监测期满后方可接种疫苗。在我国参加社会保障医疗保险的,享受中国公民同等待遇,未参保人员原则上自费接种疫苗。
符合接种条件的外籍人士,有单位人员由单位汇总后,统一向所在地卫生健康部门预约;个人可向所在地社区(村)预约,由社区(村)汇总后向所在地卫生健康部门预约;个人也可直接与所在地定点医院预约接种。外籍人士预约报名时需提供有效证件信息,接种现场凭护照及有效停居留证件接种,确保每次接种时相关证件都处于有效期内。
为减少境内外人员交叉聚集,外籍人士请前往省内各设区市疫苗接种定点医院进行接种。打完疫苗后也要保持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等良好卫生习惯,必要时配合相关部门进行核酸检测。
(三)加强服务保障,提升接种服务水平、确保接种安全
各地要进一步发挥体制机制优势,统筹各类资源,强化要素保障,做到“人、苗”精准匹配,确保高效安全有序推进疫苗接种工作。
全省一盘棋,统筹调配医疗卫生资源,省、市级医院全面参与辖区内疫苗接种工作,配足配齐专业人员和设备设施,加强业务培训,全力提供优质服务,加强异常反应监测和医疗救治保障工作,让广大群众放心接种、安全接种。
充分发挥数字化改革、智慧化管理的优势,做好精准预约,减少受种者现场等候时间,提高接种效率。充分考虑老年人、未成年人的特点,严格落实健康询问和禁忌症把握,做好老年人接种3天内的社区随访工作。
关心关爱一线医务人员和社区工作人员,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多手段、多渠道提升便民利企服务水平,让接种服务更暖心、更舒心、更贴心。
(四)完善精密智控机制,将全民免费接种的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新冠病毒疫苗免费接种,事关公众安全,也是一项惠及千家万户的民生实事。
各地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层层压实责任,确保疫苗接种这一当前防疫头等大事的责任层层传导,以无缝对接的责任体系、科学有力的工作举措,把每项任务、每项职责、每道环节落实落细落到位,确保接种工作高质量、高标准推进。
省级将精密智控指数8.0版迭代升级为9.0版,对各市实施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对疫苗接种、供应和库存情况进行量化赋分,实行红黄绿三级风险预警,每周通报情况;充分利用“互联网+督查”,优化疫苗接种服务,提升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