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温州擂台·六比竞赛”拉开帷幕 龙港3个重大项目登台亮相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4-27 17: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广东梅州
阅读: 3283 评论: 0


4月26日上午,“温州擂台·六比竞赛”2021年第一次县(市、区)、产业集聚区比看现场会举行。龙港华昊医卫产品生产项目、新瑞无纺布生产线项目和中融鸿鹏装配式建筑产业项目参与比拼。温州市委书记陈伟俊主持会议,市长姚高员对各地工作进行点评。龙港市委书记郑建忠、市长何宗静和市领导陈国苗、周燕伟等分别在温州主会场和龙港分会场参加会议。

姚高员在点评时指出,今年以来,龙港全面撤销片区,实现市管社区扁平化管理,率先开展全领域“一枚印章管审批”,改革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姚高员要求,龙港改革要先行示范,以数字化改革深化大数据整体智治系列改革,加快完成一支队伍管执法、一枚印章管审批、一张清单转职能,奋力打造新型城镇化综合改革全国样板;经济要提速赶超,专题研究工业、消费两项工作,专班推进,以经济高分报表,迎接建市两周年;项目要谋大招强,用大平台承载“大好高”项目,以亩均贡献论英雄,以快建设快投产论英雄,加快建成一批重量级产业项目,为龙港腾飞发展注入新的强大动能。

郑建忠在汇报龙港各项工作情况时指出,今年以来,龙港聚焦温州市委“勇争先、强执行、开新局”主题主线,瞄准改革突破口,找准发展切入点,组建十大工作专班,聚力推进十大攻坚行动,以起步即冲刺的昂扬姿态,奋力书写“十四五”精彩开局。

郑建忠表示,龙港下一步将聚焦改革突破争先,深入开展“改革深化年”行动,加速十大重点改革项目取得突破,打造十大特色数字化应用场景,谋划开展设市两周年十大活动,奋力交出两周年高分答卷;聚焦城市建设争先,加快打造城镇化示范窗口,全力推进公共服务中心、新人民医院、产业学院等功能性设施项目建设,启动龙港史上体量最大的沿江板块旧城拆改;聚焦项目落地争先,全力推动产业迭代式发展,争取50亿以上制造业项目落地,加大力度培育包装材料头部企业,加快集聚一批高水平创新团队和科技创新型项目;聚焦社会治理争先,深化探索龙港扁平化模式,进一步做深做实直管社区改革,健全“社区吹哨、部门报到”等工作机制,形成社区联合党委、社区联勤工作站和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三位一体”运行模式,实现信息直达社区、服务直接落地。


“一把手”谈亮点
 

以超常力度“大抓项目、抓大项目”

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筑牢“硬核支撑”

中共龙港市委书记 郑建忠

“大抓项目、抓大项目”是具有战略性、引领性、决定性意义的“牛鼻子”工程。作为全国首个“镇改市”,当前的龙港正处于赶超跨越的黄金期、从“镇”到“市”的跨越期、区域中心城市首位度的提升期,亟须招引落地一批具有示范带动效应的高端标志性项目,筑牢发展的“硬核支撑”。我们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充分发挥龙港新生城市的改革优势,创新招商理念、拓展招商领域、优化招商环境,以“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突破性成效,推动城市能级新跃升,加快构筑区域竞争新优势。

突出战略牵引抓招引。全面对接国家、省市产业布局战略,找准主攻方向,坚持谋大招强,建立50个超亿元招商引资项目库,促进项目招引向更高层次、更宽领域拓展。一是主攻产业链招商。聚焦印刷包装、新型材料、绿色纺织等三大传统产业和新能源装备、医药卫生材料、通用机械等三大新兴产业,建好“一链一图”,定向招引一批产业链核心企业和上下游配套企业,加快形成具有龙港优势和鲜明特色的现代产业集群。二是主攻大好高项目招商。高规格实施重大项目揭榜招商,专门划出1000亩左右产业用地,明确投资准入条件,重点瞄准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和行业排名前十的龙头企业进行招引,全力突破一批高带动、高科技、高成长、高税源、高投资强度的龙头型、链主型项目,今年将重点谋划招引100亿元项目2个、50亿元项目3个、20亿元项目3个。三是主攻重点区域招商。以招商地图为指引,常态跟踪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重点区域,深化与上海市开发区协会、省工商联战略合作,持续打好驻点招商、以商招商、中介招商、基金招商“组合拳”,吸引更多行业头部企业和高端项目落户龙港。

突出全程闭环抓落地。围绕当年签约、当年拿地、当年开工、当年竣工投产“四个当年”目标,紧盯促签约、促开工、促竣工“三张清单”,快节奏抓推进、促落地,全力推动投资量、实物量“双量齐增”。一是聚焦谋划项目促签约。紧盯新项目储备和14个10亿元以上重点在谈项目,发挥好“领导挂钩+专班对接”工作机制,逐一联系走访、对接需求,同时设立全市月度“招商榜”,重点对亿元以上项目招引情况进行集中晾晒,营造“比学赶超”的招引氛围,确保全年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5个以上。二是聚焦签约项目促开工。按照“签约即拿地、拿地即开工”的要求,对已签约项目采取提前介入、上门服务、现场办公等方式,为其全程代办建设手续,特别是龙头型产业项目要实行“一个项目配一个团队”,开展“点对点”服务,促进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建成,确保全年落地亿元以上项目16个以上,重大制造业项目供地1年内开工率达95%以上。三是聚焦在建项目促竣工。将已落地项目纳入重大项目建设管理,形成滚动推进的良好态势,力促设市两周年前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建成投用、一批重大产业项目竣工投产,确保完成年度投资134亿元,实现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5%以上。

突出优化环境抓保障。始终把改革、开放、创新作为龙港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坚持投资硬环境与投资软环境一起抓,全力推动平台建设大提升、瓶颈难题大破解、发展环境大优化。一是提升平台承载能力。加快省级经济开发区法定机构公司化运营改革,提速推进省级印艺小镇、温州高新区龙港分园建设,谋划崇家岙港区等项目前期,以大平台集聚大项目、吸引大产业,打造“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二是破解资源要素瓶颈。抢抓“十四五”政策窗口机遇,紧扣政策导向、资金投向,争取更多项目进入国家和省市“大盘子”。坚持资金、要素跟着项目走,全力破解用海审批难题,通过盘活低效用地、提高亩均税收、推进“腾笼换鸟”,为优质项目落地腾出更多空间,实现全年新增工业用地(用海)1500亩以上。三是打造最佳营商环境。充分发挥龙港“大部制”体制优势,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深化“一枚印章管审批”“一支队伍管执法”等集成改革,完善招商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着力打造优惠透明、便捷高效、公平公正、开放包容的投资创业高地。

“十四五”开局争先
 

加快打造全国新型城镇化

综合改革“示范窗口”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龙港改革深化之年、跨越发展关键之年。龙港紧扣“勇争先、强执行、开新局”主题主线,牢固树立“改革引领、创新集聚、为民惠民、更高质量、争先创优”五大工作导向,坚定扛起建设“新型城镇化改革策源地、高质量发展新高地、基层治理样板区”的历史使命,深入实施“一区五城”战略,奋力打造全国新型城镇化综合改革“示范窗口”,加快建设温州大都市区南部中心城市。

实施深化改革攻坚行动 进一步深化总结“一枚印章管审批”“一支队伍管执法”“一张清单转职能”等“十个一”制度,全力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农村宅基地制度、城市管理市场化等十大重点改革突破项目,筹备开展设市两周年“十大活动”,创出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改革成果,奋力交出两周年改革高分答卷。

实施科技创新攻坚行动 坚持创新核心地位和首位战略,大力提升省级经济开发区、印艺小镇、温州高新园区龙港分园等平台能级,推进浙江理工大学龙港研究院、北京印刷学院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打造“一城、一港、一厅、一小镇”人才活动空间。迭代推进科技企业新“双倍增”行动,确保R&D经费占比年均增长18%以上。

实施产业转型攻坚行动 深入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加快建设医疗卫生材料产业园、印刷材料交易市场等强链补链项目,加大力度打造头部企业、百亿产业集群,培育超十亿元企业2家以上、企业上市实现零突破。改造提升财富中心等重点商圈,完成龙跃路特色步行街打造,加快建设区域购物消费中心。

实施重大项目攻坚行动 加快推进151个重点项目建设,确保完成年度投资134亿元,实现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5%以上。打好驻点招商、以商招商、中介招商、基金招商“组合拳”,招引落地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5个以上、“152”项目2个以上、“251”项目6个以上,确保50亿元制造业项目落地。持续加大闲置土地利用,新增工业用地1500亩以上,“三未”整治700亩以上。

实施整体智治攻坚行动 推进数字化改革先行先试,加快打造社会治理一体化联动指挥平台、“产业大脑”等具有龙港辨识度的十大特色应用场景,构建“一张智网管全域”数字治理模式,实现“一网统管”“一网通办”“一键通达”。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2.0,技改投资增长15%以上,力争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5%、9%以上。

实施城市建设攻坚行动 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2.0版,高起点推动“一区两园六组团”的国土空间规划落地,高标准推进老城改造和新城开发,推动城市形态加速蝶变。加快推进“一芯四片”重点区块建设,启动龙港史上体量最大的老城更新板块沿江片区的拆迁攻坚,打造龙港新外滩、城市新地标。

实施民生改善攻坚行动 坚持“补缺”与“提质”两手抓,深化与市属部门战略合作,加速建设新龙港人民医院、养老康复中心,启动文明城市和卫生城市创建,持续建设最具幸福感城市。推进教育集团化、市域医共体、养老服务等社会事业城乡一体化改革,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

实施环境整治攻坚行动 坚持全域整治、全域统筹、全域推进,开展城市精细化管理和重点社区环境大整治,实施“四小车”、占道经营等专项整治,加大城市核心区域和重点道路管理,推动龙港城乡面貌全域改善。探索新时代美丽乡村综合集成改革,全面提升绿野朝阳、滨海、支江等乡村振兴示范带,启动舥艚美丽渔港建设,高质量打造“乡村公园”2个以上。

实施社会治理攻坚行动 深化“直管社区”改革,撤销9大片区党工委,健全“领导联系、部门捆绑”“社区吹哨、部门报到”等工作机制,形成社区联合党委、社区联勤工作站和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三位一体”扁平高效运行模式,实现社区工作直接管理、网格事项直接处置、便民服务直接落地、数字信息直接应用、基层矛盾直接化解。深化平安龙港建设,完善风险闭环管控机制,推进历史遗留问题大化解,确保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均下降20%以上。

实施队伍建设攻坚行动 健全“重实干、强执行、抓落实”的工作体系,完善“揭榜挂帅+专班推进+专项激励”运作方式,优化十大工作专班运行机制,提高干部一线建功、现场比拼的激情。持续开展“以案促治、以案促改、以案促建”十大专项行动,努力让廉洁高效的干部队伍、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成为龙港的鲜明标识。


亮点项目
 

华昊医卫产品生产项目

浙江华昊控股有限公司年产8万吨医卫用新材料及产品生产线建设项目是省“152”工程项目,也是龙港市打造“全国卫生材料生产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位于龙港市新城产业集聚区(开发区)启源路以东,海景路以南,世纪大道以西,总投资12.08亿元,总用地面积118亩,总建筑面积18.87万平方米,引进国内外先进生产设备13台(套),打造单体13.5万平方米的数字化智能车间,生产医卫用非织造布新材料。项目投产后,可形成年产8万吨医卫用新材料及产品产能规模,实现年产值12亿元,新增税收5800万元。项目建设对实现医疗卫生材料产业集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将有力推动龙港新材料产业转型升级,为龙港打造集科研、生产、供销为一体的全国现代卫生材料生产基地奠定坚实基础,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新瑞无纺布生产线项目

浙江新瑞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12000吨水刺无纺布和6000吨SMS无纺布生产线建设项目是龙港市重点工程项目,也是龙港无纺布行业从“包装材料”向“卫生材料”转型的代表性项目。项目位于龙港市新城启源路以东,科技路以南,总投资7.17亿元,总用地面积70.1亩,总建筑面积9.5万平方米,引进国内外先进生产设备22台(套),采用非织造水刺和纺粘复合等新技术生产工艺,生产的水刺无纺布和SMS无纺布强度高、触感好,具有高吸湿性和高透气性,可满足市场对高品质卫生用品材料的需求。项目投产后,可形成年产12000吨水刺无纺布和6000吨SMS无纺布产能规模,实现年产值7.92亿元,新增税收3326万元,将有力推动龙港新材料产业转型升级,引导产业高端化提升、科技化支撑、链条化发展、集聚化布局。

中融鸿鹏装配式建筑产业项目

中融鸿鹏实业有限公司超级智造4.0装配式建筑产业项目是温州市重点工程项目,总投资11.6亿元,总用地面积203.1亩,其中一期项目用地面积85.5亩,总建筑面积11.03万平方米。项目积极响应国家绿色环保号召,主要生产装配式建筑构件,并实现一体化设计、预制式生产、装配化安装、信息化管理。相比于传统建筑方式,可减少70%建筑垃圾,节约55%水泥砂浆,大幅度降低碳排放。随着国家“碳达峰”与“碳中和”各项工作的推进,产品在绿色环保等方面的综合优势将进一步凸显,行业发展将进一步提速,一期项目达产后可形成年产50万立方米PC/ALC装配式构件、50万立方米商品混凝土生产能力,实现年产值6亿元、税收4000万元以上。同时,随着钢结构等其他装配式建筑项目的同步引进,将助力龙港打造浙南绿色建筑产业园区。

  

来源/龙港市融媒体中心 资料/温州新闻客户端 快点温州APP 

记者/方崇杰 王木记 摄影/邓雨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评论0
手机版|小黑屋|浙公网安备 33038302330605号|龙港论坛 |浙ICP备19040956号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回复 列表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