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户籍制度的改革真正实现了零门槛的落户,让龙港变得更加开放、更加包容。第二次全民市场化建城的氛围正逐步形成。同时,全域73个村改社区、21万村民就地转市民,享受到了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公共服务待遇。全市上下凝成了一条心,拧成了一股绳。一个户籍政策的变迁见证了龙港海纳百川、团结奋进。
设市一年来,领导干部带头上,人民群众跟着干。这一年,十多年久拖未决的文卫路的拓宽工程,五年多未能贯通的三条新老城连接道路,世纪大道两侧从阻力重重的城中村清零,一个个难关悄然攻克。这一年,龙港列入了国家新一轮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下涝启动未来社区创建,公共服务中心、龙湖公园、新龙港市人民医院等龙港设市十大标志性项目开工建设,一幅人与城市和谐共生的画卷正徐徐展开。人心齐泰山移,对城市的认同感正成为龙港前进发展的强劲内生动力。
1983年建镇之初,“胆大包天”的龙港人就敢于把8枚印章捆在一起干,加快建房手续的办理。如今,龙港实行大部制,成立行政审批局,让626枚的部门印章全部进入了档案馆,让老百姓办事进一个门、找一个人、盖一个章。11月26日,龙港政务客厅里新成立的龙港市行政审批局敲下了全国首个“全能”印章,来办事的企业负责人不到一小时就办好了项目审批。现在龙港的一般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最多40天。投资低、风险小的项目审批最多16天。比原来减少了一半的时间。
一枚印章见证了龙港坚守初心、大胆探索。一张清单转职能,把154项的政府职能事项向社会转移,让自己“瘦”下来,把服务提上去。龙港实施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将全市9个部门26个领域的3370项执法事项交给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实现全国首个县域“一支队伍管执法”、综合查一次。这一年,龙港有序推进37项重点改革项目,通过改革赋能,交出了高分答卷。今年1-9月份,龙港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居温州第三;规上工业增加值等七个增速指标排名温州前三。
过去的龙港农村通讯基本靠吼、出行基本靠走、办事基本靠东托西求,社会公共服务是跟不上老百姓的需求,被形象地称为“小马拉大车”。现在走进龙港美丽的水乡华中社区,70岁居民冯大爷要求办理老年证,“网格员”接单后第一时间来到他家,帮他现场采集、上传电子资料。“智慧社区”服务让老人家竖起大拇指:“真的很‘方便’!”各类隐患自动预警、垃圾智慧监控、互联网+养老等越来越多的“智慧元素”正融入老百姓日常生活。这里是龙港试运行的“城市大脑”,这里打通了10个业务系统、集成了2900万条数据,是龙港一张智网管全域的智慧中心。
一套智慧系统,见证了龙港整体智治、唯实惟先。这一年,龙港为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植入“最强大脑”,积极创建全国首个全域整体智治示范城市,依托基层治理四平台,将全市划分为103个全科网格,全市384名专职网格员和210名部门下沉干部,就好比网约车司机,由平台统一派单,网格员就近接单、处置,实现90%以上事项在网格一线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