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人“二阳”,中疾控通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4-24 08:34: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浙江温州
阅读: 2568 评论: 0

近日

不少人在网上晒出阳性的抗原
声称“二阳”了
还有网友称“全家二阳”

083346msnbtnbn012wsy66.png

083346dl7rf3zf1d1riryj.png

与此同时
昨夜今晨
话题
#新冠#登上微博热搜第一
引发关注

083346hxw7a0iebkak6yw7.png

4月22日,中国疾控中心公布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最新情况。对比4月15日中疾控公布数据,4月14日至4月20日,新监测到12种本土重点关注变异株。
083346dxoevji8je8m6o77.png

2022年12月9日以来,各省份报告人群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数及阳性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阳性人数12月22日达到高峰(694万)后波动下降,2023年4月20日降至2661例;检测阳性率2022年12月25日达高峰(29.2%)后波动下降,2023年4月20日为1.7%。

2022年9月至12月上旬,全国流感哨点医院每周流感样病例(体温≥38℃,伴咳嗽或咽痛之一)数量稳定在10万左右,流感样病例占门(急)诊就诊人数比值在2.7%至3.6%区间波动。2023年第7周(2月13日至19日)流感样病例占比(1.8%)开始呈现增加趋势,第10周(3月6日至12日)达阶段高峰(9.1%)后开始持续下降,第15周(4月10日至4月16日)流感样病例占比降至5.8%。

2022年12月1日至2023年4月20日,全国共报送32993例本土病例新冠病毒基因组有效序列,均为奥密克戎变异株,涵盖117个进化分支。主要流行株为BA.5.2及其亚分支(构成比64.3%)和BF.7及其亚分支(构成比33.0%)等。

其中,BA.5.2及其亚分支包括DY.2(19.2%)、DY.4(11.6%)、BA.5.2.48(11.3%)、DY.1(8.6%)、DY.3(5.6%)和BA.5.2.49(3.5%)等;

BF.7及其亚分支包括BF.7.14(22.4%)、BF.7.14.1(3.7%)、BF.7.14.5(3.0%)、BF.7.14.4(2.4%)、BF.7.14.3(0.4%)和BF.7.14.2(0.3%)等。

共监测到本土重点关注变异株603例,其中12个分支系首次监测到。

值得关注的是,其中监测到42例XBB.1.16。此前,上周(4月15日)中国疾控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共监测到15例XBB.1.16(系我国首次监测到),本周已增加到42例。


XBB.1.16是新冠病毒奥密克戎重组毒株的一种,属于XBB家族,民间取名“大角星(Arcturus)”。3月以来印度报告的序列中XBB.1.16占比增长迅速,目前已成为印度主要流行株。美国目前流行的变异株中仍以XBB.1.5为主,但XBB.1.16和XBB.1.9.1近期占比均上升。由于亚洲部分国家流行XBB.1.16,我国近期输入病例中XBB.1.16的占比增加。

但民众无需过度担心,4月21日,国家疾控局表示,我国本土病例中XBB.1.16仍维持极低水平,未形成传播优势。


总体来看,北京和内蒙古以BF.7及其亚分支为优势株;海南、山西和天津两簇进化分支基本持平;其它省份均以BA.5.2及其亚分支为优势株。


相关阅读:4月20日下午,在由上海市免疫学会与Frontiers期刊中国区共同承办的“感染免疫高峰论坛(2023年度)”上,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上海)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介绍,数据显示,如果新冠病毒发生变异,6个月后会慢慢出现二次感染,一般规模不大,但如果下一波病毒的变异有效突破了人体为对抗前一波病毒而形成的免疫屏障,第二波就会形成感染高峰。他表示,应对新冠二次感染,需关注脆弱人群,不断地监测、预警,做好药物储备,对任何变异株的到来做出快速反应。张文宏呼吁,建议脆弱人群在6个月以后(再次接种疫苗),二价苗和一价苗都可以。

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台湾、日本、新加坡、美国、英国)均出现了两波新冠疫情。张文宏解释,二次感染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在第一波疫情中感染过的人免疫力逐渐衰减,二是在第一波疫情中未感染的人在第二波疫情中被感染。根据监测数据,目前中国很多新冠感染者的情况都是后者。



来源/中疾控网站、北京日报、中国新闻网等

编辑 一审/林细仲

二审/范呈祥
三审/李甫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评论0
手机版|小黑屋|浙公网安备 33038302330605号|龙港论坛 |浙ICP备19040956号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回复 列表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