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龙港] 苍南的奇石天堂!一定要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6-13 11:38: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浙江温州
阅读: 81591 评论: 1

来源:乡音乡语

113742ee2tq2ytj2bt2qdy.jpeg

石聚天成(温州古道 日出东方摄)

石聚堂景区是苍南县五大景区之一,位于灵溪镇浦亭片区罗溪村白石坑山与岭头村渔池山之间,西接玉苍山,北接南雁荡山,东连岩下寺,距县城4公里。整个景区怪石累累,争奇斗艳,故名石聚山。

又因山中心高处有堂,一为许真君祠,一为玉泉禅寺,故民间通称此处为石聚堂。

该景区以奇岩、碧湖、幽洞、宗教文化见胜。景观分为“石聚天成”“玉泉洞天”“太宝观日”三部分,景点有单人巷、一线天、金龟驮子、九节龙、济公帽、蛤蟆岩、合掌岩等,人文景观有玉灵禅寺、玉泉禅寺、观音阁、岩下寺(紫云道观)等。


 奇 岩 怪 石

传说天帝看到玉苍山石头生得奇绝,命令白鹤仙师把它们点化为飞禽走兽。

白鹤仙师手捋拂尘,翩然而至,他在众多精美的石头上面呼出一口仙气,便把满山神态各异的石头变成了百兽,然后挥动拂尘赶它们上天庭。一个在山上砍柴归来的樵夫中途看到百兽顺着山路汹涌而来,一语道破了仙师的“天机”,那些有望登天造化的百兽顷刻露出原形,纷纷跌落在浦亭,形成了这一大堆奇特的石景。

113742gheatu7ufe5wq7fh.png

石聚堂景区全景(黄小玲摄)

月亮船。从灵溪至闹村公路边上的灵泉桥上去不远,便是月亮船景点。

月亮船石体长约5米,自然风化而成,犹如其名,它像弯弯的月牙儿,悠闲地挂在半山腰。坐在月亮石上,我们可俯瞰四周山水风光,真是美不胜收。

此地是通往石聚堂景区的必经之路。路过此地,流水之声不绝于耳,周边山石奇特,树木林立,别有一番乐趣。

113742av2cbyktrrht04wy.jpeg

月亮船(渝A视界)

西天门。由三块巨石叠成,低石高6米,高石高8米,另有一块巨石横卧于这两块巨石之上,构成了西去石聚堂的迎宾门。经过西天门,从右侧下方的小石洞穿过去,月亮船石就在斜坡下等待我们的到来。

113742k75c443f2o975j59.jpeg

西天门(温州古道 日出东方摄)

合掌岩。是玉灵禅寺通往石聚堂景区的必经之路,它由两块岩石构成,整体相对高度约15米,其岩体突兀,整体看上去,左边如左手立掌,右边如右手抱拳行礼。

合掌岩形成的石洞有如凉亭,中置石凳,可供登山的游客中途休息。即使酷暑季节,洞内依然凉风习习。

113742vtreowwhr2rerher.jpeg

石聚堂合掌岩(吴晓凡摄)

双头龟。这块巨石犹如一只缓慢爬动的乌龟,但稀奇的是它有两个脑袋。

113742wlgedo4poaoel08y.jpeg

双头龟(温州古道 日出东方摄)

迎客石(河马迎宾)。游客快到核心景区,已有河马远远在那里迎接。这两块巨石前一块略小,有裂纹形似嘴、鼻,后一巨石呈椭圆形,似一笨拙的河马,憨态可掬。河马迎宾由两块巨石构成,因上半部分形似河马而得名。长约7米,高约5米,宽约4米,前一大石略小,有裂纹形似嘴、鼻,后半部分巨石呈椭圆形。

石聚堂中心地带地势平坦,有两堂相连,一为玉泉祥寺,一为玉清道观,都坐北朝南,周边松竹交翠,杂树竞出。堂后沿坡聚集着许多奇石,形态各异,或伸或缩,或仰或俯,或卧或立,或互相攀附,或左右相倚,石色墨黑,顶部却又布满白纹,似水银灌顶而四处流散。堂东有玉兔岩、虾蟆岩、龟负子等,堂后有鸳鸯岩、宰相盔、落帽岩、胎儿岩等。石聚堂虽然没有玉苍山那样气势磅礴,却也小巧玲珑。它把最迷人的石禽石兽藏匿于悬崖峭壁,游人只能虔诚并付出汗水,才能尽情观赏这里的美景。

金龟驮子。这只静候在碧草中的乌龟,也许早已对仙师的诺言产生了动摇,不知什么时候偷情生了个龟崽。此刻,它正驮着心爱的宝贝和经书,一眼微睁,一眼微闭,好象在思念山下久别了的情人。金龟驮子其实是一块大石,长约12米,高约4米,后大前小,前呈三角形,极似乌龟的头部,有斑纹与其各个器官极为相似;上方石如一小龟,故取名为“金龟驮子”。

113742y86lap8xpaavllfl.jpeg

金龟驮子(温州古道 日出东方摄)

犀牛石。这头长40米、高20米的犀牛庞大且皮肤光滑,虽饱经沧桑而保养良好;其身上又有五彩云霞,雨过天晴,能叫你看了头晕目眩呢。

生命起源石。这位母亲斜躺在石群之中,怀里抱着她的孩子,膝盖蜷缩着,正专心地喂奶,无私地奉献母爱。而边上的那位和尚正坐在那里诵经念佛,似乎在阐述佛理,超度众生。

回头鹿。回头鹿好象发现后面有猎人在追杀,它一边前逃,一边回头观望,始终与猎人保持一定的距离。

九节龙(蜈蚣吐珠)。石聚堂广场“九节龙”景点前有一块长12米、宽3.5米、高2.5米的巨石伏地如蜥蜴上下起伏波动,斑节清晰,人称九节龙,又称“蜈蚣吐珠”。

113742zg8zuw6cnnxjkb1m.png

九节龙( 黑牡丹摄)

113742v4kpuwimiv2vlo3w.jpeg

九节龙(温州古道 日出东方摄)

和尚念经石。由两块石头组成,上方的形状如一个正方形,下方的岩石高约4米,形似一位僧人静坐在那里,诵经念佛,超度众生。

113742zyz741gvt4584g72.jpeg

和尚念经(苍南旅投公众号)

一线天。是石聚堂能够给游客留下深刻印象的景点之一,由两块高约37米的岩石组合而成,两石之间的缝隙高约35米,长约20米,刚好容一人通过。进入一线天,内部光线暗淡,气候潮湿。西向拾级下岩,便见到了观音洞上院。石洞曲折回环,上下前后玲珑通透。

113742kyqj855kb5ncrlib.jpeg

一线天(苍南县旅体中心提供)

象鼻岩。犹如一只大象的鼻子,岩石上有一圆形小孔,如同大象的眼睛,活灵活现。

113742naimu8mbanmx3hm8.jpeg

象鼻岩(温州古道 日出东方摄)

济公帽。疯和尚济公也赶热闹来了,他合掌拜佛的双手变成了合掌岩。得意总是与忘形相伴,这位做事丢三拉四的乐天派和尚在山顶乘凉时又忘了把破僧帽带走,便成了山顶独当一面的“济公帽”。济公帽由两块方形的石块相叠,高约8米,上面的石块上刻有“佛字”,犹如济公戴的佛帽,故称之为“济公帽”,形态十分逼真。

113742bqekad9kzz8daqcc.jpeg

济公帽(吴正闻摄)

海豚出海石。长约7米,高约4.5米,两端呈尖形,中间略厚,前尖端处凸出、微薄,远而观之,犹如一只海豚跃入大海,惟妙惟肖。

玉兔石。雷劈石下那只窜出石洞的玉兔伏在两块岩石之上,长约3米,岩石上的纹络十分清晰,活灵活现。它好像已经多天没吃没喝,早已对外面的青草垂涎三尺,但因惧怕守候在边上的老鹰捕杀,头仰望着蓝天,始终不敢越雷池一步;亦或正在期待着月亮上的嫦娥给它一些什么美食。

蛤蟆观天。雷劈石上的蛤蟆观天石,呈15度斜卧于山坡,把身子隐藏在凌石阁外的一棵树下,前部斑纹极似蛤蟆头部,上有石块上突,如蛙眼;下有一裂纹如嘴巴,下方白色,上方呈黑,正合蛤蟆生理特征,整体上如一蛤蟆正蹲坐在山坡上,抬头张嘴,静静地谛听阁内的晨钟暮鼓。

113743jyvm3bptbbhph0oh.jpeg 蛤蟆观天(温州古道 日出东方摄)  

         


  碧 湖 幽 洞

石聚堂还有许多洞穴及一些湖、溪,让人流连忘返。其中湖、溪流水潺潺,可让游客泛舟游乐,洗去风尘。景区内的洞穴有的已经开发,有的尚未开发。已经开发的洞穴,往往会让游客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山上的凉亭建在高处,可以让游客登高望远,观赏风光。

113743hc7xthezew96u6uu.png 石聚堂景区(渝A视界)

白石坑。由4个水潭连成一线,使这里形成了山青、水秀、谷幽的清爽世界。山间依然保持着最为原始的自然风光。沿着溪水,你会发现这里的怪石嶙峋,千姿百态,滩连着泷,泷连着滩,别有一番风韵。既惊险刺激,又可以使探险者贪恋与自然搏斗的无穷乐趣。

113743rjrwl34er3uxa4zu.jpeg

白石坑(旅拍网)

仙女湖。又名锦鲤湖,位于石聚堂山后西峡谷,是一座人工建造的小型水库,库容30万立方米。湖中碧水涟涟,湖畔绿树成荫,由于游人不多,环境十分清幽。湖中有一孤岛,游人罕至,从而成为鸟类的乐园,生态良好。锦鲤湖东边悬崖峭壁上的那只金龟原本正往山上爬,当它看到山腰下的一泓碧水和香喷喷的食物,终于抵挡不住诱惑,马上改变了初衷,掉头下山。但又怕仙师责备,尖尖的鳖头欲伸又缩,充满着彷徨。观鳖亭位于石聚堂山顶,高约4.5米,占地面积约7平方米,造型古朴,风格奇特。置身其内,可俯瞰石聚堂仙女湖等胜景,尤其是“金鳖下山”景色。

113743g3lkpl9kl1pc1p71.png

仙女湖(大鱼儿摄)

113743sbi3qaaxnxayidbu.jpeg

下山龟(温州古道 日出东方摄)

玉泉石屋、玉泉洞。石聚堂广场边上左高右低的巨石下有一个玉泉石屋,面积约30平方米,石屋内供一佛像,可供游人祭拜、休憩。玉泉石屋内有一天然泉水涌出,泉水清冽甘甜,可饮可赏。玉泉石屋南侧有玉泉洞,属于天然石室,内有好几个套洞,周围环境优美。过洞再上冈,便是与东向迎宾亭遥相对应的六角望苍亭。望苍亭立于石聚堂景区内最高峰太宝园山的巨石之上,海拔392米,视野开阔,站在其上可遥望南向村野河流和县城灵溪风光,可望云海日出,也可远眺玉苍山,登临者大开眼界,也能开阔心胸。迎宾亭后的道观旁有一巨石伫立如鸽,眼喙隐约可辨。旁有两洞,互相通透,号称连心洞。

113743wuzgog5gc6zcrzam.jpeg

113743lyh3z3hwv32s4v2c.jpeg

玉泉洞天(温州古道 日出东方摄)

玉清洞。位于玉清道观南侧,为未开发的天然洞群,相对高差较大。

紫云洞。位于果盒石东侧,为未开发的天然洞群,相对高差较大。

113743nihi4oxy1h6o14eh.jpeg

望苍亭(苍南县旅体中心提供)


寺 院 道 观

石聚堂的“堂”字来历,跟相伴奇石暮鼓晨钟俩香火有关。山中松竹交翠石旁,掩映着许真君祠、玉灵禅寺、玉泉禅寺、观音阁、岩下寺(紫云道观)等,一道一佛朝夕相伴,于是山脊便有了仙风道骨灵气,风景之名播盖瓯地。

113743taarubq7ijgrq3q0.jpeg 石聚堂一角(苍南县旅体中心提供)

玉灵禅寺。地处石聚堂景区入口,是景区内较大的一座寺院,始建于清代,一生专治风湿症的释起莲于1981年重建。2003年,释悟光来此当家后,着手扩建玉灵寺,建成山门、石阶路、圆洞桥和放生池等,并对寺院进行了装修,使仿宫殿式的寺院殿堂建筑楞筒赤瓦,翘檐流苏,金碧辉煌,巍峨壮观,颇具气势。整座寺院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寺院坐西朝东,紧靠浦(亭)闹(村)公路,山门上有“玉灵禅寺”匾额,左右书有“玉宇风清众生同登无量寿,灵寺不老十方普渡有缘人”“入此门中撇却尘氛少烦恼,居其境内拓开心地大光明”的对联。顺石阶上山,圆洞桥两旁有深达5米的放生池,池中设有龙喷水装置,中间石墩上站立善才龙女两童子,似乎在相对戏水。天王殿中撰写赞韦驮菩萨联:“秘菩萨行现将军身摧邪辅正,为护法神受如来嘱卫教安僧。”左右各有4间厢楼。大雄宝殿高大庄严,内外楹联不少,殿外有:“五蕴皆空法演诸乘灵鹫风香传妙谛,一尘不染相空三界澄潭月皎印真如。”殿内有:“宝殿嵯峨庄严肃穆四海五湖同敬仰,法轮广转功德无边千门万户共皈依。”大雄宝殿的右边3间厢楼中设地藏殿。后面3间是观音阁,内书劝世句:“若不回头谁替你救苦救难,如能转念何须我大慈大悲。”阁后面是88尊大悲神,阁左右还建有6间二层楼。与玉灵禅寺比邻的是乐安寺。

113743pk6ef5oalaudoink.jpeg 玉灵禅寺(左)乐安寺(右)(许琪摄)

玉泉禅寺。位于石聚堂的核心景区,俗称石聚堂,发迹于明初。清康熙戊申年(1668年),灵溪许姓先祖选华珠公老师父来此山开基结庐修行,并重建玉泉禅寺。寺后有许氏祖坟为记,至今已逾三百多年。1981年,释起莲倡议并重修,并于1982年动工。改建后的玉泉禅寺由正堂和左右厢房三部分组成,为二层建筑。正堂高约8米,中间供着高3米的如来佛像。屋檐琉璃瓦金碧辉煌,屋顶左右两端塑有两条龙,屋顶正中有一座高1.5米的八层小塔。因寺后有泉常年不枯、清澈甘冽,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根据“玉泉石屋”之说而更名为玉泉禅寺,并亲笔题写了“大雄宝殿”匾额。玉泉禅寺南侧的岩顶上有一孤石,形似莲花,故名莲花宝座。

113743b8vecsxd4zgfi546.jpeg

玉泉禅寺(许琪摄)

玉清道观。位于石聚堂的核心景区,属平阳仙坛派,建筑呈L型,共2间,现有2位道士。道观南侧有玉清洞,为未开发的天然洞群,相对高差较大。

观音阁。位于一线天附近。阁中住持是一对老年夫妇,到洛阳白马寺受戒后,1992年迁居于此,开荒平地,因洞建阁。该阁占地约320平方米,阁侧有楼,楼下有石洞,或圆或方,前后左右连续通透;观音阁下有一个13平方米的莲花池,建于两块岩石之间,莲叶丛生,水流从石隙渗出,内养金鱼种类、数量繁多。阁内安排有客房,院子整洁,花木扶疏。观音阁阁侧建廊,花木扶疏,早晚除晨钟暮鼓之外,还有林荫中的鸟语啁啾,阁边还有“海豚拜浪”等奇景。

岩下寺。原名紫云道观,因地处灵溪镇凤池片区岩下后村,故有这俗名。这里的大宝图山为大玉苍东麓,主峰海拔392米。此地距石聚堂1.44公里,有石径相通,游人步行只需半个小时。景区以紫云道观为中心,占地1.3平方公里,两旁辅以两个湖泊:左侧为迷天紫云湖,右侧为人工开浚的五亩垅水库。道观朝南,居高临下,院宇不多,而建筑却十分典雅。观后山上奇石有“仙人脱靴”“猴子观海”等。左右坡上都由花岗岩石垒积,石形圆滑,石色黛黑,在阳光照耀下闪耀着碎石英的光芒。石与石之间形成不规则的罅隙,奇形怪状,大者如斗室,游人可在里面直立行动;小者则需从中匐匍而过。小径上下左右交错,忽而出升岩背,忽而下落深谷。大小洞窟共有18个,相互通透,易入易出。有的洞窟口狭而腹广,里面幽深莫测,目力难及,人近前高声谈笑,便有低沉而又宏亮的回声传出。有的洞两头相通,在内呐喊数声,似有作答,侧耳静听,又寂然无应。有的洞内清泉来无源,去无踪。有的洞厅被作为居室和人们顶礼膜拜的场所。

从右侧转上后山,越往上走,路边石形愈奇:高达15米的合掌岩岩体突兀,凌空相倚,气势逼人,游人不得不从它胯下穿过;合掌岩下有奇石石瓢,石瓢前呈凹面,后有石柄耸立;西行,又得从透天岩下石缝进入,侧身贴壁行“天梯”十余米,仰望“一线天”。边上还“三低头”“三折腰”等洞窟。各洞口石缝都丛生各种杂树,游人可借以遮荫或攀援。观前的院角有本地少见的紫方竹,枝叶纤细而强劲。

更奇特的景色在大门外。从山脚上行进入山门时,陡然峰回路转,便出现另一番天地:一边是峭壁,一边是深壑。壑中另有一峰兀然而起,形圆,只有顶上簇拥着一簇草木,据说是桃、李、杏、龙眼、枇杷等果树,传说是八仙借这里宴会,遗下许多果核,因此长成这一小块绿岛,就如果盒盖上的钮子,此岩故名果盒岩。先下深壑,再上崖顶,我们能看到周围平原上的村镇、丘野和河流。

岩下寺建于清道光年间(1821—1850年),民国时期翻修过,“文化大革命”中遭到破坏,1993年重修扩建,现有建筑面积800平方米。

2022年5月30日

   

作者简介

113743c7nlnh27j65up6hh.jpeg

杨道敏,生于1963年,毕业于杭州大学中文系,历任苍南县委办公室新闻信息科科长、龙港镇宣传委员、苍南县委党校副校长、苍南县文联副主席(主持)、苍南县政协文化文史与学习委主任,现为苍南县政协四级调研员。著有《走遍苍南》《苍南历史文化现象》,主编《苍南百年老校》《苍南状元》《苍南历史文化村落》《苍南美食》《苍南地名溯源》《话说苍南》《苍南老宅院》等。

本文经作者授权发表,版权归作者所有,特此鸣谢!


龙港论坛(lgbbs.cn)是以龙港市为中心,覆盖鳌江宜山钱库金乡等周边一个具有影响力的本地生活消费社交平台,讨论本地热点新闻、爆料八卦、分享身边美食、晒出生活美图、参与线上线下聚会,下载龙港人帮你找到龙港共同兴趣爱好的圈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评论1
你不懂 发表于 2022-6-13 22:40:5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浙江温州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手机版|小黑屋|浙公网安备 33038302330605号|龙港论坛 |浙ICP备19040956号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回复 列表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