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提醒!近期这些食物易产生毒素,龙港人食用时要注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7-16 01:53: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安徽
阅读: 3503 评论: 0

近来天气多变
河粉、肠粉(卷粉)、陈村粉、
粿条、米线(米粉)、濑粉等湿米粉
以及银耳、木耳
容易受椰毒假单胞菌污染
而产生米酵菌酸毒素
015342uhdjmdzssayo0azm.jpeg
据介绍
椰毒假单胞菌
在自然界普遍存在
若上述食品
未妥当保存或超过保质期
食用后引发
米酵菌酸毒素中毒的风险增大

值得注意的是
加热烹制也无法消除毒素
食用后仍可引起中毒

案例一
2020年7月28日,广东惠来神泉镇发生一起疑似食物中毒事件,11位顾客在“石头肠粉店”食用粿条后,出现呕吐、腹泻等疑似食物中毒症状其中1人医治无效去世。

随后,惠来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发布食品安全消费提示:

天气炎热,食物更容易变质。泡发的黑木耳、银耳和湿河粉、米粉、发酵玉米面、糯玉米汤圆粉、玉米淀粉、发酵糯小米、吊浆粑、糍粑、醋凉粉等谷类发酵制品以及马铃薯粉条、甘薯面、山芋淀粉等薯类制品,存放时间过长,容易被环境中的椰毒假单胞菌污染,进而产生米酵菌酸毒素,食用会损害人的肝、脑、肾等器官,导致食物中毒大家近期在购买、食用河粉(粿条)时,要认真鉴别产品质量。

015342n7a5bsuuguuaxtaa.jpeg

案例二
2020年5月,东莞一位34岁女子,将木耳浸水泡发约6小时后进行烹饪煮食,隔天继续食用剩余的木耳,随后出现腹痛症状。

经检查,确诊为木耳中毒,毒素堆积肝脏,引起急性肝功能衰竭,由于毒素引发身体各器官衰竭,最终抢救无效,不幸身亡。

据了解,菌类一旦泡水,在环境温度较高的情况下,就不可避免地滋生多种微生物,变成培养基。其中,一种叫做“椰毒假单胞菌”的致病菌,会产生“米酵菌酸”的毒素,毒性凶猛。

这种毒素耐高温,即便认真清洗、高温烹煮,依然有中毒的风险。

015342hnznztnqv2s66vzk.jpeg

目前,米效菌酸这种毒素在医学上还没有特效“解药”,通常只能通过血液透析(血浆置换)来稀释毒素,如果该毒素的摄入量过大,基本是九死一生。

各位街坊

以下消费提醒要记牢


01.

消费者选购湿米粉等食品时要选择正规渠道
 消费者:认真阅读产品标签,留意产品感官性状和保质期。

在选购河粉、肠粉(卷粉)、陈村粉、粿条、米线(米粉)、濑粉等湿米粉,尤其是散装销售的,要留意产品生产日期、保质期、储存条件以及是否在冷藏条件下储存售卖。

在选购木耳、银耳时,要选取具备正规资质的食品经营者进行购买,同时要注意销售环境的卫生状况,选购有生产许可的正规产品,并注意产品标签上的生产日期、保质期和储存条件。

 食品经营者:在购进上述食品时,落实经营主体责任,做好进货查验及索证索票工作,确保来源可追溯,质量有保证;冷藏保存并在保质期内销售完毕。储存销售散装的湿米粉、银耳、木耳等食品应当在储存位置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

02.

家庭制作要注意冷藏储存和及时食用
湿米粉、银耳、木耳等食品一旦储存不当受到污染产生了米酵菌酸毒素,加热烹制也无法消除,食用后仍可引起中毒。

湿米粉要冷藏储存且应在当天食用完。

泡发木耳、银耳时间不宜过长,泡发后应及时加工食用;不能食用隔天泡制加工的银耳、木耳及其制品;不要采食鲜银耳或鲜木耳,特别是已变质的鲜银耳或鲜木耳。


03.

出现可疑症状,立即就诊
米酵菌酸毒素引起的中毒发病急,潜伏期一般为30分钟至12小时,少数为1至2天。主要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轻微腹泻、头晕、全身无力。重者出现黄疸、肝肿大、皮下出血、呕血、血尿、少尿、意识不清、烦躁不安、惊厥、抽搐、休克甚至死亡,一般无发热

如果怀疑发生疑似中毒应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尽快催吐,排出胃内容物,以减少毒素的吸收和对机体的损伤,并及时送医院救治,对症治疗。(来源:广东卫生在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评论0
手机版|小黑屋|浙公网安备 33038302330605号|龙港论坛 |浙ICP备19040956号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回复 列表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