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伏”后,
我市进入持续高温模式,
记者从各大医院了解到,
这几天就有不少市民被“烤”伤入院,
其中一市民中暑体温达41.3℃失去知觉。
对此,医生提醒市民,
很多市民以为在户外高温下才会中暑,
其实不然,
一些市民在家里就闷出中暑症状。
10多天前,70岁的王老伯一早外出办事,在外面暴晒了几天小时才回家。没想到,回家没多久意识不清,呼之不应,伴四肢抽动,家人立即拨打120送至市人民医院急诊抢救室。
此时,王老伯体温高达41.3℃,深昏迷,双侧瞳孔对光反射迟钝,小便失禁。医生立即予气管插管保持气道通畅,冰毯降温,降低室温,冰盐水输液,后转至急诊监护室继续治疗。
经过抢救与治疗,王老伯意识已转清,体温慢慢恢复正常,已予脱机拔管,各项生命体征平稳。
市人民医院急救科医生介绍,在高温闷热天气里,中暑已成高发疾病。这段时间中暑病例明显增多,但很多人都觉得“中暑”是个小问题,甚至通过中医的“刮痧”即可“药到病除”。其实不然,中暑也是分轻度、重度,最为严重的是热射病。
“热射病是中暑最常见、最严重的类型,主要表现为病人短时间内体温急剧升高,出现超高热,可达40℃以上和神志障碍,一般死亡率为40%-70%。”医生表示,“热射病”并非是一种罕见的病,虽然发病率不高,但每年夏季都会发生,往年就遇到过中暑死亡的病例。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很多人认为只有待在太阳底下时间太久才会中暑,其实如果室内通风不畅,过于闷热,长时间待着也有可能中暑。尤其是老人,在家中闷热的环境下,老年人皮肤散热慢,对高温更加不耐受。多数老年人都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身体本身就弱,闷在房间里时间一长,就更容易中暑。
据市急救中心数据分析,中暑多发生于中午和午后高温时段(11时~14时),其中老人、孩子、慢性病患者还有户外工作者是中暑易发人群。
记者从各大医院了解到,天气闷热,除了中暑人数增多外,假性中暑也不少。从临床来看,有七八成患者都说自己是中暑了,但经过系统检查,最后确诊是中暑的也就一成左右。而是一些心梗、中风等重症患者按中暑自行处理,很容易延误病情,错过最佳治疗时间。
(来源:温州商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