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格项目分析
恩诺沙星:恩诺沙星是一类人工合成的广谱抗菌药,是动物专属用药,用于治疗动物的皮肤感染、呼吸道感染等,常被使用于养殖过程中弧菌症及大肠杆菌症之控制,为养殖产业常用药。上述淡水虾、淡水鱼中恩诺沙星残留量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兽药最大残留限量》(GB 31650-2019)规定。恩诺沙星超标的原因,可能是养殖户为提高水产品的存活率,将兽药超量地添加到饲料、养殖池水或运输容器中,而未遵守休药期。长期或者过度食用可能导致在人体中蓄积,进而对人体机能产生危害,还可能使人体产生耐药性菌株。
大肠菌群:大肠菌群是国内外通用的食品污染常用指示菌之一。食品中检出大肠菌群提示被致病菌污染的可能性较大。上述沙冰大肠菌群检出值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冷冻饮品和制作料》(GB 2759-2015)规定。瑶滋味绿豆冰沙中大肠菌群数超标的原因,可能是产品的加工原料、包装材料受污染,也可能是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受人员、工器具等的污染。如果食品中的大肠菌群严重超标,将会破坏食品的营养成分,使食品失去食用价值;还会加速食品腐败变质,可能危害人体健康。
果糖和葡萄糖:果糖是动物体易于吸收的单糖,葡萄糖是自然界分布最广的一种单糖,两者结构不同但分子式相同,是检验蜂蜜质量的重要理化指标。蜂蜜中的糖分主要是果糖和葡萄糖,在成熟蜂蜜中所占比例高达65%~80%,不成熟蜂蜜较成熟蜂蜜营养物质较少。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蜂蜜》(GB 14963-2011)规定,蜂蜜中果糖和葡萄糖的总含量应≥60g/100g。蜂蜜中果糖含量过少的原因可能是酿造蜂蜜的时间过短,蜂蜜不成熟而导致水分含量过高。果糖和葡萄糖含量不符合标准规定,不会危害消费者身体健康,但会影响蜂蜜的品质。
蔗糖:蔗糖是双糖,广泛分布于植物体内,是植物储藏、积累和运输糖分的主要形式,天然蜂蜜中蔗糖的含量相对较少,不超过8%。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蜂蜜》(GB 14963-2011)规定,每100g桉树蜂蜜、柑橘蜂蜜、紫苜蓿蜂蜜、荔枝蜂蜜、野桂花蜜中蔗糖应≤10g,其他蜂蜜中蔗糖应≤5g。蜂蜜中蔗糖不符合规定可能是由于部分个体户及生产经营企业用蔗糖熬制掺假蜂蜜,导致蔗糖含量过高。在天然蜂蜜中蔗糖含量超标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小,但会使蜂蜜失去最佳食用风味。
噻虫胺:噻虫胺是一种新烟碱类低毒杀虫剂,对害虫具有触杀、胃毒作用。食品中少量的残留不会引起人体急性中毒,但长期食用噻虫胺超标的食品,对人体健康有一定影响。上述蔬菜中噻虫胺残留量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2021)规定。生姜、茄子中噻虫胺超标的原因,可能是种植过程为快速控制病情加大用药量或未遵守采摘间隔期规定。
乙酰甲胺磷:乙酰甲胺磷为内吸性的有机磷类杀虫剂。上述不合格豇豆乙酰甲胺磷残留量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2021)规定。乙酰甲胺磷中毒后会出现多汗、流涎、恶心呕吐、腹痛等不良反应。食用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的食品一般不会导致乙酰甲胺磷的急性中毒,但长期食用乙酰甲胺磷超标的食品,对人体健康有一定影响。
毒死蜱:又名氯蜱硫磷,一是种杀虫、杀螨剂,具有触杀、胃毒和熏蒸等作用。少量的毒死蜱残留不会引起人体急性中毒,但长期食用毒死蜱超标的食品,对人体健康可能有一定影响。上述根茎类和薯芋类蔬菜、鳞茎类蔬菜中毒死蜱残留量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2021)规定。姜、韭菜中毒死蜱超标的原因,可能是为快速控制虫害,加大用药量或未遵守采摘间隔期规定。
三唑磷:有机磷类广谱性杀虫、杀螨剂,无内吸性,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中等毒性,中毒可出现多汗、视物模糊、恶心呕吐、肌肉痉挛等症状,严重者可因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食用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的食品一般不会导致三唑磷的急性中毒,但长期食用三唑磷超标的食品,对人体健康有一定影响。
克百威:一种广谱、高效、低残留、高毒性的氨基甲酸酯类杀虫、杀螨、杀线虫剂,具有内吸、触杀、胃毒作用,并有一定的杀卵作用。上述豆类蔬菜中克百威残留量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2019)规定。豇豆中克百威超标的原因,可能是为快速控制虫害,加大用药量或未遵守采摘间隔期规定。
脱氢乙酸及其钠盐:脱氢乙酸及其钠盐作为防腐剂被广泛用于食品生产领域。上述月饼中脱氢乙酸及其钠盐使用量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规定。月饼中脱氢乙酸及其钠盐超标的原因,可能是生产企业为延长食品保质期,超限量使用相关食品添加剂。长期食用脱氢乙酸及其钠盐超标的食品,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影响。
菌落总数:菌落总数是指示性微生物指标,不是致病菌指标,主要反映食品在生产过程中的卫生状况。食品菌落总数严重超标会破坏食品的营养成分,使食品失去食用价值并加速食品腐败变质,可能危害人体健康。上述月饼菌落总数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糕点、面包》(GB 7099-2015)规定。月饼中菌落总数超标的原因,可能是生产企业未按要求严格控制生产加工过程中的卫生条件,也可能与产品包装密封不严或储运条件不当等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