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下午5点左右,在杭州市拱墅区,一位参加亚运会的蒙古击剑运动员,面色焦急地走进龙港工匠名师、非物质文化遗产“畲族刺绣”传承人林其番的工作坊向她求助:他的参赛服装上缺少一个标识,需要立即补上。
刺绣讲究慢工出细活,但是为了不耽误运动员比赛,林其番义无反顾地接下了这个“急单”。“运动员第二天上午9点要穿上参赛服去击剑比赛,看着他急我们也很着急,即使通宵也要帮他赶出来。”虽然已经到了下班时间,但是林其番和她的刺绣团队成员全都留了下来。
通过手机看了标识图案之后,林其番首先想到用速度最快的丙烯颜色绘图。但由于图标里的英文字母特别小,且左右两边裤腿的标识需要统一重做,在和团队的绣娘们迅速商量后,林其番用翻译软件与运动员反复沟通,确定使用刺绣。虽然时间很赶,但绣娘们一针一线都很用心,从晚上6点一直绣到了将近半夜12点才终于完工。
“谢谢!谢谢!”看着成品,这位运动员现场学习了一句中文,激动地表达感谢之情。在运动员想要付款的时候,林其番连连摆手。“这次亚运的主题就是‘心心相融,爱达未来’。作为东道主,就把这作为杭州欢迎你的一份小礼物。”
林其番,中国(浙江)畲族服饰设计十佳设计师,浙江省级乡村工匠名师,龙港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畲族刺绣”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拱墅非遗体验点(杭州盼亮服饰有限公司)“被色阁”刺绣潮牌定制的畲族刺绣师。近几年,林其番将她的“刺绣课堂”从龙港搬到了杭州的街道社区,让孩子们在针线之间感受到刺绣工艺的魅力。
林其番是一个土生土长的畲族人,她从小就浸泡在畲族的千年文化里,她想把家乡有着千年历史的畲族文化和精美的畲绣带到大众的视野中去,希望能够影响一部分人,对中国民族文化产生好感。
在林其番的作品里,你能看到传统的绣片与现代布料相结合,也能看到“蝴蝶”“牡丹”“鲤鱼”等传统图案出现在剪裁时髦的服饰上。在中外模特们的演绎下,畲族刺绣的文化、纹样和象形符号,与中国传统民间技艺第一次碰撞出了火花。
林其番告诉记者,她希望通过杭州和亚运的窗口,为孩子们和外国朋友揭开“畲族刺绣”的神秘面纱,让他们爱上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