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港建市三年后改革取得的成效十分明显。2022年,龙港市委市政府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不折不扣推进一揽子政策见地生效,全年经济运行呈现良好态势,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370亿元,财政总收入31.69亿元。GDP等主要指标实现“全年红”。从40项主要经济指标看,高于温州平均水平的有33项,居温州前3位的有21项,其中居温州第1位的有10项。一是财政收入提高;二是土地出让金增加;三是规上企业利润增加;四是上级政策支持直接发行政府建设债卷,这种直接融资解决部分的基础设施的投入资金;五是龙港的稳形资产得到增值升值:第一企业和市民的不动产增值,第二企业的无形资产增值,这些表面上是看不到,但实际上是在增值的;六是大量的资金投入,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劳动就业岗位的增加;七是龙港经济快速发展,营商环境不断改善吸引周围人口到龙港经商办企业和消费,产业的聚集效应显现;八是在引进人才方面有了自主权和吸引力,引进人才的数量和质量都大大提高;九是交通条件得到显著改善;十是旧城拆迁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但是有几个问题在今后的改革发展中还需要努力完善。本人提几条不成熟的建议:
一、关于改善龙港产业“低小散”结构调整的建议
在龙港的经济建设中,龙港市领导干部应以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经济工作指导思想为重点,并密切结合三门经济学理论来指导实际工作,结合计划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市场经济学的原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树立"有为政府,有效市场"观念,在建设科学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在发展经济稳定社会方面要分清政府应该负起什么责任,市场主体应该负起什么责任,有形的手和无形的手要做到既分工又合作。形成有为政府有效市场结合,使经济效益最大化。政府和市场主体应各尽所能,各负其责,扬长避短,优势互补。在经济发展时坚持两条腿走路:既要不断提升优化传统产业,又要大力发展高新优特精专的产业。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在重点领域提前布局,全面提升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既巩固传统优势产业领先地位,又要勇于开辟新领域、制胜新赛道。传统制造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底,要加快数字化转型,推广先进适用技术,着力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领未来发展的新支柱、新赛道。要加快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绿色低碳等前沿产业的发展。
1.龙港的传统产业存在着“低小散”问题,这是产业发展初级阶段的普遍现象。对这些“低小散”企业,政府应利用宏观政策手段进行支持、扶持和引导民营企业个私企业的大力发展和壮大,放宽一些过度管制,充分发挥这些民营个私企业的积极性,引导企业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与效益。在扩大生产和技术改造上加大投入,有投入才能有产出。在招大商引大资上下足功夫,特别要引进对龙港产业升级有引领作用的央企,头部企业和世界五百强,中国企业五百强,中国民企五百强企业。要非常重视地瓜经济的效能,吸引在外温州人回乡投资。从2022年的龙港经济指标中可以看出,高新技术产业和工业技改的投资增长率比较低,投入力度欠缺。龙港市政府和企业家应以龙港获批青龙湖省级高新区、龙港经济开发区为契机,更大力度招商引资,(这次龙港引进华润电力清洁能源和国电投异质结光伏电池是个良好的开端,要乘胜追进),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更大决心加大投入,改变经济发展后劲不足,可持续发展乏力的问题。
2.政府在抓好产业提级时,首先要制定符合龙港要素禀赋的产业发展规划;其次要制定相配套的政策措施和办法;第三要打造良好的软硬件环境,营造良好的投资创业和营商条件,在现有简化审批程序,减少审批材料的基础上还要巩固并提高,特别在银行的信贷资金(建立有规模的产业基金)、土地等生产要素上给予引进企业和现有企业扩大生产的大力支持,在行政审批等流程上给予“特事特办”的便利。
3.应鼓励企业上市和发行扩大生产和技改债券。建议如下:第一,加大奖励力度。对成功上市企业、对产品获得国家级称号以及获得国家级专利产品的企业,根据其影响力和所做的贡献给予不同幅度的奖金奖励,要加大奖金额度;(我1997年到瑞安工作时就制定鼓励企业发展政策:企业上市后奖励金一百万元。取得全国驰名商标奖励一百万元。取得国家级专利产品三十万元,这在90年代应该是巨额奖金了。后来才有了温州的第一家民营的上市公司华峰化学和温州第一家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瑞立汽配)第二,地方政府应积极协助企业与上级主管业务部门建立联系,争取上级主管部门每年约3百亿元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债和企业债券发行额度支持(事在人为,变不可能成可能)。成立建设项目选定专班,制定项目清单;第三,积极发挥国有企业的优势,适当增加龙港现有国有企业数量,建立工业科技发展集团公司、商业文旅发展集团公司、农业发展集团公司,建筑市政集团公司等。成立这些国企的好处是以龙港市国有企业申报债券,也可以承接引进外来大企业实现合作共赢,增加引进大企业的成功率。并和民企混改发挥各自的特长调整产业升级和结构。龙港的传统产业优劣势明显,印刷包装,纺织及非织造布,工艺礼品,食品加工,但可以把劣势变优势,引导走向高精专,赋予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提高科技含量,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市场占有率。比如:光全国的包装行业,每年销售量达2万亿元。如果龙港能做到10%的产量产生的工业产值达2千亿元,GDP约500亿元。引进上海天臣公司为龙头(公司董事长徐良衡复旦大学化学博士),把产学研展一体化带动龙港包装印刷行业提质,提升市场占有率。在印刷包装材料和印刷包装工艺上不断改进,适应环保要求,市场大有可为!
由于龙港刚设市不久,城市建设力度很大,培育几家本土的有一级资质的建筑公司是很有必要,同时可以增加本地的劳动就业也增加GDP。
4.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促进内需带动消费,目前对龙港来说尤其重要也切合实际,龙港的第三产业引吸力强,潜力巨大,效益可观前景光明。如果龙港第三产业发展的很好,对吸引苍平泰和福鼎的民众来创业购物消费 能起到集聚的效应。要积极打造若干个第三产业城,将龙港逐步建设成为龙平苍第三产业高地。设想如下:
(1)汽车产业城,在228国道边选址,引进驻入汽车4S店、特别是新能源汽车发展势头很猛,可以大做文章。二手车交易市场、汽配修理企业、汽车产业综合城;
(2)排挡美食城,把宫后路和西四街打造成饮食不夜城,对进驻该城的市场主体实施税费减免或减半优惠政策;(疫情过后北京也在打造特色美食街)(3)文化旅游城,建立具有龙港标识度的特色旅游主题,把现有龙港以鲸头风景区为首的十个景区的功能发挥到极致,同时建设龙港母亲河白沙河和白沙十里凉排街,沿海沿江的抗倭古迹,双桂坊陈氏兄弟双进士纪念馆、龙港湖前著名历史人物吴宝秀(1564—1600)故居和事迹,刘绍宽纪念馆、金钱起义首领之一南拳名师南琴纪念馆、吴信值领导的盐工暴动纪念馆、中国非遗温州鼓词传承人方克多纪念馆、以及渔业生产和器具博物馆等民间特色博物馆。完善并丰富以姜立夫谢云故居和鲸头风景区(包括云岩革命老区的红色优秀事迹)等文旅带为内容特色的建设(在鲸头山的岩石上进行摩刻),另外,以新城区建成的公园基础上再增加一些高品质商场以拉动鳌江流域或更远地的游客,加快公园千山绿地的建设等;
(4)引进居然之家、宜家家居、红星美凯龙等家居和建材综合体;
(5)巩固培育龙港礼品城,促进研发和销售有机结合;并品质升级,和世界接轨,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礼品一条龙服务。
(6)打造商务服务城,(龙港最近刚开业的新鸿世纪广场商业综合体成功开业,要使其繁荣昌盛,政府要给予支持帮助落实优惠政策)
(7)积极引入金融服务、机构服务、咨询与培训、家庭财富管理、园区管理服务。把这些新兴的第三产业做大做强。
(8)尽快建成龙港中国国际水产品交易博览中心并投用,集世界水产品在龙港交易。如果把这篇文章做得好,影响力不亚于义乌国际小商品市场。
(9)随着建设温州副中心城市龙港现代化交通综合枢纽中心的逐步形成,建成现代智慧物流产业园,助力龙港经济发展。
(10)恢复农村传统集市,和拦街福庙会,在固定的场所固定的时间开展商品交易活动,即方便群众消费又增加农民收入。湖前,江山,凤江,平等,白沙,卢浦,舥艚等地都有会市的传统习惯。(北京郊区乡镇的集市轮流开展。某镇在古历逢二四八集市,又一镇在古历逢三六九集市。)
5.龙港要把乡村振兴和现代农业发展相结合,每个社区或村都要细化的规划,来指导乡村振兴。完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卫生工作。充分利用现有农村土地宅基地科学规划,综合利用,适时开发。政府在要有专项的惠农资金和政策支持农村的发展。根据龙港实际走农田集约化精细化科技化多样化产业化的农业农村振兴之路。聘请农艺专家指导发展恒温大棚无土栽培农产品,派员到山东寿光等地学习,鼓励企业家及大学生回乡投入农业渔业产业,鼓励农渔业产品深加工,(把余家慕的粉干和龙港的鱼饼品牌做出名气,)通过互联网广告利用网店向全国温州人推销粉干和鱼饼等农产品。通过农产业的深加工提高产出率,增加附加值,提高农民收入,改变农村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