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第一天,2023年龙港市第一批总投资302.22亿元的40个项目集中开工,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总投资超50亿元的国电投新能源5GW高效异质结光伏电池及组件生产基地项目。“我们采用了国际领先的高效铜栅线晶体硅异质结(C-HJT)光伏电池技术,量产产品光伏发电转化效率可以达到25%,比同类产品的转化效率有了大幅提升。这也是国内首个运用这一技术的量产基地。”国电投新能源科技(龙港)有限公司执行董事王伟告诉记者。
据介绍,该项目总用地面积440亩,总建筑面积约21.87万平方米,工程分两期建设,第一期计划于2023年9月投产。目前,企业正以“时不我待”的姿态全速推进项目进度。“短短9个月时间要实现一期投产,时间确实非常紧张,我们将在土建、设备采购、市场开发方面‘三管齐下’,加班加点推进工程建设,在7月份实现设备进场安装调试,确保项目如期竣工投产。”王伟表示。项目建成后,将推动高效异质结电池组件产品的市场应用,加快电力生产行业和新能源行业发展,促进龙港市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元旦当天集中开工的项目涵盖交通、能源、水利、民生、工业、商贸、住房等多个领域,既有温州绿色建筑新材料生产基地、专精特新大孵化器基地等体现高质量发展要求的产业项目,也有海塘安澜工程、世纪大道改造工程等满足高品质生活需求的民生项目。其中,总投资81.08亿的龙港市海塘安澜工程立足于水利工程安全建设,依托龙港区域特质,对接城市规划布局、文化旅游建设,力图将沿线33公里多的海塘打造成为一条囊括文化、旅游、运动、生态休闲等多功能节点的滨海彩虹线。
元达升超纯新材料有限公司高纯金属及合金的研发及产业化项目现场,塔吊高耸、长臂挥舞,完成基础打桩工作后,工人们正忙着搭建厂房框架,开始第一幢厂房的建设。“我们现在已经开始采购设备,厂房盖到一定程度,设备安装也要同步进行,这样能加速工期推进。”元达升超纯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首席科学家陈东升介绍说。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该项目解决了超高纯材料的制备技术瓶颈,可使用废旧金属生产出6N以上高纯金属,项目达产后可实现年工业总产值35.85亿元、工业增加值15.6亿元。陈东升表示,企业计划2023年底实现产品下线销售,目前第一期产能销售订单已经爆满。
一幕幕火热的产业项目建设场景,折射出龙港坚持发展实体经济、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心。岁末年初同样抢抓工期赶进度的还有佳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纯壳聚糖纤维产业化项目。“五月底或者六月初可以投产运行,我们和客户有长期战略合作,投产后立即可以满负荷生产。”佳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林亮表示。由于纯壳聚糖纤维生产设备的特殊性,该项目采取边建设设备边进场的模式施工,预计三月份设备可以进场,经过两个月左右时间调试,即可投产运行。
云端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位于龙港新城,这片占地100多亩的现代化厂区,1年多前还是一片不毛之地。回忆起第一次来看地,云端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史耀感慨万分:“2020年年底拿地,2021年建成厂区,2022年5月正式投产,比预期投产整整提前了1年。”
“拿地即开工”“竣工即试产”“竣工即领证”的“龙港速度”,让这家汽车紧固件行业“巨无霸”在短期内落地开花结果。今年5月正式投产以来,产值已突破6亿元。达产后可形成年产5万吨高强度汽车紧固件的生产能力,成为温州产能最大的标准联接件生产企业。
“因为龙港对项目推行‘预验即投用’,让投资3亿多元的超级智造4.0装配式建筑产业项目,一期工程边建边投产,目前新项目产值达3个多亿。”中融鸿鹏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温积省告诉记者,公司一期项目是龙港“一枚印章管审批”改革启动后盖出的首个公章项目。趁着良好发展势头,公司正准备申报第二期项目。
目前,新城产业集聚区作为龙港重大项目建设的主平台主阵地,入驻企业已经突破1000家大关,达到了1047家。其中规上企业96家,产值超亿元企业15家,新三板企业2家;获批以龙港新城为主的省级经济开发区,并成立温州高新技术园区龙港分园。
产业强则经济强,产业兴则百业兴。龙港将持续加大对重点项目服务力度,提高服务效率,全力招引重大产业项目,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竞争力,以先进产业链的落地、延伸、耦合和配套,为龙港高质量发展提供“硬支撑”。